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柳江人骨架、洞穴以及研究人员采集样品

(化石网cnfossil.com)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4年4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与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以及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w Late Pleistocene age for the Homo sapiens skeleton from Liujiang southern China”的研究成果。通过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解决了长达66年的关于柳江人的年代学疑团,柳江人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早期现代人化石之一。该项综合研究进展,有助于将柳江人化石真正归入全球早期现代人演化序列,为探讨整个欧亚大陆现代人的迁徙扩散模式提供关键新数据。

柳江人是在1958年发现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通天岩洞,化石材料包括一件基本完整的颅骨和17件后肢骨,其中包括胸椎、腰椎、肋骨、骶骨、盆骨、股骨。这些化石经鉴定属于一个约40岁的男性。柳江人的脑颅呈圆隆形态,脑容量相对较大(1567毫升),面部尺寸减小且扁平化,体型纤细,牙齿咬合面简单,因此被归类为现代人;然而,柳江人还具有一些早期现代人的特征,如面部低矮、眼眶低矮、眉弓突出等;综合考虑,柳江人属于早期现代人。柳江人是中国地区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化石人类骨架之一,其完整程度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均较罕见,对研究大区域内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模式起到关键作用。

自发现以来,不同学者使用包括碳十四和铀系等方法对地层堆积物进行测年,认为柳江人的生活时代至少可追溯到6.7万年前,甚至可能早至13.9-11.1万年或更久远至15万年前。然而,由于柳江人化石出土层位信息模糊,这些地层年代能否真正代表柳江人的实际年代尚且存疑。此前,曾有学者尝试对柳江人的股骨进行直接的碳十四测年,但未能获得足够的骨胶原,使得对柳江人化石年代的直接碳十四测年并未实现。

为解决柳江人的年代问题,研究团队历时4年,开展了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地层沉积学等综合工作。

首先,研究团队采集了从柳江人左侧股骨掉落的骨头碎屑,使用铀系法测定其年代约为2.3-2.2万年。之后,团队又对颅骨上中门齿掉落的牙齿碎屑进行铀系测年,得到了更加年轻的结果,约1.9万年,这一差异可能是齿质更长时间处于开放体系中所致。尽管这种方法获得的年代代表着柳江人的最小年代,但与已经发表的6.7万年、13.9-11.1万年和15万年的时代相差甚远。研究团队意识到这种年代的差异可能源于对柳江人出土地层的记录和判断不准确,也就意味着已发表的年代数据大概率不能有效指示柳江人的真实年代,需要开展新的工作内容确定其出土位置。

那么柳江人到底出土自通天岩洞穴地层沉积序列中的哪一层呢?经过仔细观察,团队成员在柳江人左侧股骨的髓腔中发现了红棕色的黏土质沉积物,在颅骨的鼻腔中也发现了同样颜色和质地的沉积物。接下来,将这些人骨上粘连的沉积物与洞穴地层沉积物进行比对,就有望真正揭示出柳江人具体的出土层位。于是,研究人员首先对洞中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划分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人骨中沉积物以及通天岩洞穴堆积逐层开展了详细的粒度、颜色、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和对比,最终发现柳江人最可能出土自通天岩第三沉积单元的第2层。这是一层红棕色的黏土,颗粒较细,反映的是一种搬运动力非常弱的埋藏环境,这与柳江人胸椎和腰椎、腰椎和骶椎被发现的时候仍然关联在一起的状态是吻合的。也就是说,柳江人死亡后几乎是原地埋葬,没被明显搬运过。

在确定了出土地层为第2层之后,研究团队着手对该层沉积物及整个堆积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碳十四、铀系和光释光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第2层距今约2-3万年,与初步的化石铀系测年不谋而合。随后对柳江人左侧股骨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微损取样和铀系直接测年,从而得到化石最终的铀系年龄范围约2.3-2.1万年。如上所述,人骨的直接铀系法获得的年代代表了标本的年代最小值,这与沉积物测年所得到的年代区间相符。此项综合研究系统性地完善了柳江人化石的年代学研究工作。

柳江人化石在国内外学术界知名度较高,但在被发现的66年里,由于出土地层不甚明确,其生活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导致对其演化地位的解释难以被广泛接受。在3.3-2.3万年这一新的年代背景下,柳江人的演化意义需要重新审视。目前的证据表明,在距今4-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欧亚大陆经历了广泛的迁徙扩散,而柳江人,连同距今约4.1-3.8万年的北京田园洞人和距今约3.9-3.6万年的山顶洞人都是这一事件的重要参与者,而非距今10万年前更早的迁徙人群的成员。过去的形态研究显示,柳江人与欧洲同时代的早期现代人,特别是距今3.3-3.1万年的法国克罗马农人相似度较高,这可能反映了距今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的快速在欧亚大陆迁徙扩散以及当时人群之间并未发生像现今这样的显著特征分化。

通天岩所在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3.3-2.3万年这一年代将柳江人置于深海氧同位素3和2阶段交界处。在这个时期,全球气候变冷变干,导致了一些斑块化生存环境的形成。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流行石叶和细石叶技术,并以细石叶技术的快速拓展为特征,与同期快速发展骨器加工、装饰品(颜料)利用,共同反应现代人群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快速迁徙和扩散的场景。而南方这一时期所用工具类型比较多样,一方面砾石工具依然占相当高比例、另一方面小石片工具以及细小化石器在部分遗址中也大量出现,尤其是在柳江人遗址附近的鲤鱼嘴和白莲洞等,与此同时骨器在南方洞穴遗址中变得更加普遍。这种多样的文化适应和小型工具的发展反映的是当时古人类对斑块化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和潜在的迁徙互动。本研究所提供的新的年代数据,将为今后更多的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现代人人群动态、行为适应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关:“柳江人”年代学疑团获破解 将助力欧亚现代人迁徙扩散研究

(化石网cnfossil.com)据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 孙自法):作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化石之一,早期现代人“柳江人”自1958年发现以来,其生活年代一直存有较大争议,也备受关注。

记者5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和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与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及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历时4年持续开展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地层沉积学等综合研究,最终将柳江人生活年代确定为距今约3.3万-2.3万年。

这项通过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破解柳江人年代学疑团的重要古人类学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其有助于将柳江人化石真正归入全球早期现代人演化序列,为探讨整个欧亚大陆现代人的迁徙扩散模式提供关键新数据。

研究团队介绍说,柳江人化石标本1958年发现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通天岩洞,化石材料包括一件基本完整的颅骨和17件后肢骨(含股骨)以及胸椎、腰椎、肋骨、骶骨、盆骨等。这些骨骼化石经鉴定属于一个约40岁的男性。

柳江人的脑颅呈圆隆形态,脑容量相对较大(1567毫升),面部尺寸减小且扁平化,体型纤细,牙齿咬合面简单,因此被归类为现代人。同时,柳江人还具有一些早期现代人的特征,如面部低矮、眼眶低矮、眉弓突出等。综合考虑,柳江人属于早期现代人。

研究团队指出,柳江人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化石人类骨架之一,其完整程度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均较少见,对研究大区域内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模式将起到关键作用。

不过,自发现以来,不同学者使用包括碳十四和铀系等方法对地层堆积物进行测年,认为柳江人的生活时代至少可追溯到6.7万年前,还可能早至13.9万-11.1万年,甚至更久远至15万年前。然而,由于柳江人化石出土层位信息模糊,这些地层年代能否真正代表柳江人的实际年代尚且存疑。此前,曾有学者尝试对柳江人的股骨进行直接的碳十四测年,但因未能获得足够的骨胶原而未实现。

为解决柳江人生活年代问题,研究团队首先采集了从柳江人左侧股骨掉落的骨头碎屑,使用铀系法测定其年代约为2.3万-2.2万年,随后又对颅骨上中门齿掉落的牙齿碎屑进行铀系测年,结果约1.9万年,其差异可能是齿质更长时间处于开放体系所致。

尽管这种方法所获年代代表着柳江人的最小年代,但与之前发表的年代相差甚远。研究团队意识到这可能源于对柳江人出土地层的记录和判断不准确,因此需要确定其出土位置。

为厘清柳江人在通天岩洞穴地层沉积序列中的出土地层,研究团队通过仔细观察,在柳江人左侧股骨的髓腔中和颅骨的鼻腔中发现红棕色的黏土质沉积物。经全面比对和深入研究分析,最终发现柳江人最可能出土自通天岩洞第三沉积单元的第二层。这是一层红棕色的黏土,颗粒较细,反映的是一种搬运动力非常弱的埋藏环境,这与柳江人胸椎和腰椎、腰椎和骶椎被发现时仍关联在一起的状态相吻合。这也表明,柳江人死后是原地埋葬。

确定柳江人出土地层后,研究团队对该层沉积物及整个堆积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碳十四、铀系和光释光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其距今约3万-2万年,与前述初步的化石碎屑铀系测年不谋而合。进一步对柳江人化石进行更详细取样和铀系直接测年,得到其最终的铀系年龄范围约2.3万-2.1万年,这与沉积物测年所得到的年代区间相符。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结合地层学研究综合判断,柳江人生活年代距今约3.3万-2.3万年,从而系统性完善了该古人类年代学研究工作。

研究团队表示,本项研究所提供的柳江人新的年代数据,将为今后更多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现代人人群动态、行为适应等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关:距今3.3-2.3万年!新研究为柳江人定年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光明日报北京5月7日电(记者齐芳)柳江人是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市通天岩洞发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但关于其生存年代,却一直模糊不清——6.7万年前?13.9万至11.1万年前?或更久远的15万年前?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认为,柳江人可能生活在3.3万至2.3万年前。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将柳江人化石真正归入全球早期现代人演化序列,为探讨整个欧亚大陆现代人的迁徙扩散模式提供关键新数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邢松介绍,柳江人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早期现代人化石之一,包括一件基本完整的颅骨和17件后肢骨,其中包括胸椎、腰椎、肋骨、骶骨、盆骨、股骨。鉴定认为,这是一个约40岁的男性,脑颅呈圆隆形态,脑容量相对较大(1567毫升),面部尺寸减小且扁平化,体形纤细,牙齿咬合面简单。同时,他也有面部低矮、眼眶低矮、眉弓突出等特征,因此学术界认为,柳州人属于早期现代人。

“柳江人的完整程度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均较少见,对研究大区域内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模式起到关键作用。”邢松说,之前有研究者通过对地层堆积物测年的方法,来推测柳江人的生活时代,出现了6.7万年前、13.9万至11.1万年前和15万年前等不同的结果。“但因为柳江人化石出土层位信息模糊,这些结论均存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葛俊逸说。

为了给柳江人定年,研究团队历时4年,开展了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地层沉积学等综合工作。研究团队采集了柳江人左侧股骨掉落的骨头碎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邵庆丰使用铀系法测定其年代为2.3万至2.2万年前,而对其颅骨上中门齿掉落的牙齿碎屑进行铀系测年,则得到了更加年轻的结果——约1.9万年前,这一差异可能是齿质更长时间处于开放体系中所致。

这一结论和之前的结论差距太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之前对柳江人出土地层的记录和判断不准确呢?

经过仔细观察,研究人员在柳江人左侧股骨的髓腔中发现了红棕色的黏土质沉积物,在颅骨的鼻腔中也发现了同样颜色和质地的沉积物。接下来,将这些沉积物与洞穴地层沉积物进行比对,研究人员认为柳江人最可能出土自通天岩第三沉积单元的第2层——通过碳14、铀系和光释光年代测定,第2层距今3万至2万年。这就与柳江人人骨的铀系测年结果相吻合了。

邢松说:“在3.3万至2.3万年这一新的年代背景下,我们就要重新审视柳江人的演化意义了。”目前的证据表明,在距今4万至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欧亚大陆经历了广泛的迁徙扩散,而柳江人,连同距今约4.1万至3.8万年的北京田园洞人和距今约3.9万至3.6万年的山顶洞人都是这一事件的重要参与者,而非10万年前甚至更早的迁徙人群的成员。之前的形态研究显示,柳江人与欧洲同时代的早期现代人,特别是距今3.3万至3.1万年的法国克罗马农人相似度较高,这可能反映了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快速在欧亚大陆迁徙扩散,以及当时人群之间并未发生现今这样的显著特征分化。

据悉,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与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以及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08日 08版)

相关: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早期现代人“柳江人”生活年代锁定了

(化石网cnfossil.com)据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 温竞华):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通过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解开了困扰学界66年的谜团,将早期现代人“柳江人”的生活年代锁定在了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为探讨整个欧亚大陆现代人的迁徙扩散模式提供了关键新数据。

上述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共同完成,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1958年,柳江人化石被发现于广西柳州的通天岩洞,化石材料包括一件基本完整的颅骨和17件后肢骨,经鉴定属于一位约40岁的男性。这是国内发现的比较完整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其完整程度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均较罕见,对研究大区域内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模式起到关键作用。

但在被发现后的66年里,由于出土地层不甚明确,柳江人的生活年代一直存在争议。为揭开柳江人的年代之谜,研究团队历时4年,对柳江人化石和洞内沉积物开展了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地层沉积学等综合工作,最终将柳江人的生活年代锁定在了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邢松说:“目前的证据表明,在4万年前至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欧亚大陆经历了广泛的迁徙扩散,而柳江人,连同4.1万年前至3.8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和3.9万年前至3.6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都是这一事件的重要参与者,而非10万年前更早的迁徙人群的成员。”

此外,过去的形态研究显示,柳江人与欧洲同时代的早期现代人,特别是3.3万年前至3.1万年前的法国克罗马农人相似度较高。此次研究认为,这可能反映了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快速在欧亚大陆迁徙扩散,以及当时人群之间并未发生像现今这样的显著特征分化。

相关:重要发现!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曾在柳州挖出

(化石网cnfossil.com)据柳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西 朱柳融 周仟仟):困扰学界66年的柳江人实际生活年代谜团,终于被解开!

5月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我国科学家通过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将早期现代人柳江人的生活年代锁定在了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为探讨整个欧亚大陆现代人的迁徙扩散模式提供了关键新数据。

这也意味着解开了自1958年柳江人于通天岩洞发现以来,其实际生活年代锁定的问题。

谜团为何时隔66年才被解开?被确定后有何重要价值?解开谜团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图片柳江人复原雕像。

是谁发现了柳江人

一锄头下去会发现什么呢?可能会是一个困扰学界66年的谜团。

时间拨回到1958年9月24日,在新兴农场,一个叫潘定芳的人在通天岩洞的一个支洞内挖硝泥。他用力地拿钉锄敲打着异常坚硬的岩泥,突然一个白色的块状物出现在他面前,让他顿时来了精神:难道是什么宝贝?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挖掘,没想到竟然是一个人类头骨化石。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展出的柳江人头颅(复制品)。

这让潘定芳吓了一跳,当即向上汇报。那几年大量古人类遗址在广西被发现,相关部门做了很多文物相关的宣传,当时的农场场长李殿也了解一些古人类学的知识。因此,在看到人类头骨化石后,李殿觉得它可能非常重要,便立即将这一消息上报到自治区,并由其转交给在广西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经过研究人员的清理发掘,在人类头骨化石附近,又挖出了部分椎骨、股骨等人骨化石,以及大熊猫完整骨架等化石。人骨化石送到北京后,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959年,吴汝康教授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广西柳江发现的人类化石》的论文。他认为,该人骨化石属于一名约四十岁的男性个体,而柳江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早期类型,是迄今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代表”。该化石人类被定名为“柳江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柳江人化石的发现对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提出了质疑,为现代人类“多地区起源说”和“连续进化并附带杂交”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业内人士认为,柳江人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化石人类骨架之一,其完整程度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均较少见,对研究大区域内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模式起到关键作用。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展出的柳江人骨架化石(复制品)。

而在柳州这片土地上,除了柳江人遗址,还拥有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及都乐洞穴遗址群等40多处史前文化遗存,让柳州成为世界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热土。

5月7日上午,当记者走进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时,看到该馆将柳州史前文化浓缩于一馆之中。其中,有关柳江人的内容占据了展陈的不少篇幅。但是,柳江人实际生活的年代,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展出的柳江人骨架化石图片。

据悉,柳江人自发现以来,围绕其体质形态、年代断定、演化地位、扩散迁徙等问题,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柳江人实际生活年代各方说法不一,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柳江人的生活年代至少可追溯到6.7万年前,甚至可能是13.9万年前至11.1万年前或更久远至15万年前。

66年的谜团如何破解

当天傍晚,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取得本项研究成果的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邢松。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由于柳江人化石并非考古发掘出土,出土层位信息模糊,前人的测年结果能否真正代表柳江人的实际年代存疑。因此,柳江人的实际生活年代也成为困扰学界66年的谜团。

为解开这一谜团,202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研究团队,并与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对柳江人的实际生活年代展开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地层沉积学等综合工作。

“我们最初是通过铀系法直接测定柳江人的化石碎片以限定其最小年代,没想到结果让人意外!”本次研究团队中负责铀系测年的南京师范大学邵庆丰教授说,团队成员采集了从柳江人左侧股骨掉落的骨头碎屑,使用铀系法测定其年代约为2.3万年至2.2万年前,对颅骨上中门齿掉落的牙齿碎屑进行铀系测年,得到了更加年轻的结果——1.9万年前,这与此前的研究成果相差甚远。

该团队另外一名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葛俊逸说,这让他们意识到这种年代的差异可能源于对柳江人出土地层的记录和判断不准确,也就意味着已发表的年代数据大概率不能有效指示柳江人的真实生活年代,需要开展新的工作内容确定其出土位置。

那么,柳江人到底出土自通天岩洞地层沉积序列中的哪一层呢?为解答这一疑问,研究团队自2020年起,多次深入通天岩洞,开展相关研究。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图片研究团队在通天岩洞内采集研究样品。(受访者供图)

研究团队将在柳江人左侧股骨的髓腔中发现的红棕色黏土沉积物,与洞穴地层沉积物进行对比研究,包括颜色、粒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最终确定了柳江人的出土地层。“确定出土地层后,我们对该地层的沉积物及整个堆积序列进行了系统的多方法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出土地层距今约3万年至2万年,与初步的柳江人化石铀系测年结果相印证。”葛俊逸表示,科研人员还对柳江人左侧股骨进行更为详细的微损取样和铀系直接测年,得到化石的铀系年龄范围约距今2.3万年至2.1万年。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研究团队在柳江人遗址(通天岩洞)内考察、采集研究样品。(受访者供图)

如上所述,人骨的直接铀系法获得的年代代表了标本的年代最小值,这与沉积物测年所得到的年代区间相符。至此,该项综合研究工作系统性地完善了柳江人化石的年代学研究工作。

邢松说,柳江人的生活年代锁定在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这与柳江人的体质形态相吻合。“这个结果就像一颗图钉,定格了柳江人生活年代的历史坐标,让人们对其演化研究不再被年代的不确定性困扰。”

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

探访柳江人

5月7日中午,记者慕名前往通天岩洞。由于前几天的暴雨,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记者驾驶的车辆一度陷入泥坑。最终,在小路上艰难地行车十多分钟后,才到达通天岩洞所在山头的山脚。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记者探访柳江人遗址(通天岩洞)。

山脚下正有村民伐木,看到记者前来,他们好奇地问是去通天岩洞吗?一位村民说,他从小就生活在附近,时常看到有人来这里考察。

到达了通天岩洞所在的半山腰,记者看到,在道路的尽头立着一个3米多高的柳江人复原雕像,上方是柳江人复原头像,下方底座上则写着柳江人简介。而雕像左前方,正是已被命名为柳江人遗址的通天岩洞。

洞口前的一块石碑引人注目,只见碑上写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江人遗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公布 柳州市人民政府立”等字样。在石碑下方还写明了遗址保护范围为:通天岩上下洞口所在整座山并向四周外延30米范围内。

石碑后方的通天岩洞,洞口被一扇铁门封住,但是依旧能感受到从洞内传来的阵阵凉意。透过铁门上的空当处,可以看到一些沉积岩石。

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新进展

通天岩洞。

“从洞口往里走,里面还有很大空间,也有很多洞穴分支。”邢松说,当时他们选择洞穴中暴露的剖面进行测年。通过不断地重复实验,最终获得可靠的数据。

据悉,目前的证据表明,在4万年前至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欧亚大陆经历了广泛的迁徙扩散,而柳江人,连同4.1万年前至3.8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和3.9万年前至3.6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都是这一事件的重要参与者,而非10万年前更早的迁徙人群的成员。

此外,过去的形态研究显示,柳江人与欧洲同时代的早期现代人,特别是3.3万年前至3.1万年前的法国克罗马农人相似度较高。此次研究认为,这可能反映了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快速在欧亚大陆迁徙扩散,以及当时人群之间并未发生像现今这样的显著特征分化。

北有山顶洞,南有白莲洞。以白莲洞、柳江人为代表的柳州史前文明遗址群落,与早已名扬世界的山顶洞人文化遗址,共同开启神州大地源远流长的文明曙光。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柳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