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大量犬科直隶狼化石新材料

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化石点。(同号文供图)

直隶狼上颌骨,A 背视,B侧视,C腹视。(同号文供图)

直隶狼上、下齿列。(同号文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研究员等于2006−2011年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化石新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2012年11月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50卷4期)刊发了该项发现,为解决我国早期犬类与拟豺的分类及演化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对比材料。

山神庙咀化石地点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大田洼乡官厅村后,与小长梁旧石器遗址隔沟相望,与泥河湾盆地最早的马圈沟旧石器遗址直线距离也就数百米。研究人员据化石动物群和地层堆积,认为山神庙咀遗址化石层与邻近的小长梁遗址文化层时代相当或稍晚,大约为距今1.3百万年。

研究人员依据有关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将其所发现的化石材料归入直隶狼。具体鉴定特征包括:体形较大,I3强大,P4窄长,原尖发育,M1前后向变扁并具宽阔的齿带状次尖,m1具下后尖和下内尖,相对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齿较大,m2下跟座宽阔等。

据同号文研究员介绍,直隶狼头部骨骼及牙齿测量数据与现代灰狼的较为接近,但头后骨骼数据较后者明显为小。直隶狼的最大特征是其下臼齿舌侧齿尖的退化和P4窄长及M1前后方向变扁。但山神庙咀犬属材料的m1舌侧齿尖的发育程度变异较大,因此,仅仅依据m1的特征不足以区分直隶狼和拟豺(Xenocyon dubius (=Cuon dubius)), 尽管后者的鉴定与分类问题尚存争议,但直隶狼与被归入拟豺的材料有更多相似之处,它们与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差异很大。

该项研究获得了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课题和中国科学院化石发掘与修理特别支持费资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遗址 犬科 直隶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