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化石揭示哺乳动物攻击恐龙的罕见证据

不寻常的化石揭示哺乳动物攻击恐龙的罕见证据

图1 模式标本 韩刚供图

不寻常的化石揭示哺乳动物攻击恐龙的罕见证据

图2 复原图 Michael W. Skrepnick供图

不寻常的化石揭示哺乳动物攻击恐龙的罕见证据

图3 复原图Michael W. Skrepnick供图

(化石网)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古生物界,科学家不时会从考古发现的化石,来讲述一个亿万斯年前的故事。近年,在辽宁西部就发现了这样一块独特的化石,这块化石呈现了一个瞬间:一只食肉哺乳动物与一只更大的、以植物为主食的恐龙正在进行殊死搏斗,此时,火山即时喷发,火山泥石流随之而来,两条耽于搏斗的生命同时丧生并凝固成化石。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韩刚教授等人的论文就是阐释这一惊人的发现,论文发表于2023年7月1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子刊(nature portfolio)《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本次研究由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韩刚教授,威海紫光实验学校李凌己博士,加拿大自然博物馆Mallon博士、Aaron Lussier博士和吴肖春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于2019年末开始研究工作。4年来,中加科学家联合开展了包括化石修复、骨骼结构测量和围岩标本分析等工作,最终完成了对其科研价值的认证。

这块保存精美的化石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小北沟村陆家屯组西头大冲沟南侧山坡小冲沟,是从大约一亿两千五百万(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义县组陆家屯层中发现的。现在这块化石存放在山东省威海紫光实验学校自然博物馆中,是同类化石中第一个哺乳动物捕食恐龙的实际证据,这在化石记录中是极少见的。

这块化石中的恐龙是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图1),它是已知最早的有角恐龙之一,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亚洲,是一种吃植物的动物,体型与大的狗差不多。化石中的哺乳动物是一种类似獾的动物,称为爬兽(Repenomamus)。虽然按照恐龙的标准,爬兽个头并不大,但它是恐龙时代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化石中的鹦鹉嘴龙是俯卧着的,后肢折叠在身体两侧。而爬兽身体向右盘绕,卧坐在恐龙一侧。爬兽抓扒着更大的鹦鹉嘴龙的下颚,并咬住了鹦鹉嘴龙的一些肋骨,爬兽的左侧小腿却被鹦鹉嘴龙的左侧大、小腿夹着。根据化石的完整性及肢体间相互关系,以及鹦鹉嘴龙的头骨及骨架上都没爬兽啃食的牙印,我们认为爬兽不是在吃食一具已死亡的鹦鹉嘴龙躯体,而是正在捕食一只鹦鹉嘴龙。如果鹦鹉嘴龙在爬兽袭击它之前就死了,那么两者就不太可能纠缠在一起。爬兽在鹦鹉嘴龙上方的位置表明它是攻击者。

众所周知,当今一些独行的狼獾偶尔会猎杀比自己大很多倍的动物,包括驯鹿和家养的山羊。据报道,很小的黄鼠狼偶尔会攻击比它大得多的猎物,例如野兔。在非洲大草原上,野狗、豺和鬣狗会攻击还活着的猎物,倒下的猎物经常是活着的,很多处于惊吓、休克状态。这可能也是我们研究的化石中的情况,实际上爬兽在鹦鹉嘴龙还活着的时候就想吃掉它,不幸的是,爬兽想饱餐一顿之时,它与鹦鹉嘴龙一起葬身于即时喷发出的火山泥石流中。

人们通常以为,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生活在与它们同时代的、大型恐龙的阴影之下,但这块新化石标本令人信服地证明,中生代哺乳动物甚至可能对一些恐龙构成威胁,尽管哺乳动物体型要小得多。我们知道爬兽是食肉动物,它们能捕食某些恐龙,包括鹦鹉嘴龙,因为古生物学家从爬兽化石的胃中发现了这种鹦鹉嘴龙幼体骨架的残留,可见爬兽和鹦鹉嘴龙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韩刚教授得出的结论:这块化石挑战了恐龙在白垩纪期间几乎没有受到同时代哺乳动物的威胁的观点。

相关:中国辽宁罕见化石标本:恐龙被捕食那一刻被看见

(化石网)据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实习生 李瑞阳):“除了这里,我们不知道世界上何处能发现这样的化石证据。”

7月18日深夜,一篇最新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的论文展示了在中国辽宁发现的一块极其罕见的化石。

恐龙曾是白垩纪小型哺乳动物的晚餐?

或许有人想到过白垩纪时期的“地球霸主”恐龙也会被捕食——被其他恐龙,或其他动物捕食。人们甚至能想象这一场景。但没有人能这么直观地看到这一切。

直到这样一块化石2012年5月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上园镇小北沟村陆家屯组附近的早白垩世义县组陆家屯层被发掘出来。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恐龙庞贝城”。

7年后,2019年,在论文作者之一、韩刚教授当时在渤海大学的实验室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者吴肖春博士注意到了这块标本。随后双方开始展开研究。

目前,这块鹦鹉嘴龙-爬兽标本化石收藏在山东省威海紫光实验学校的博物馆里。

一只类似獾的哺乳动物——强壮爬兽正撕咬着鹦鹉嘴龙的肋骨。植食性的鹦鹉嘴龙是已知最早的有角恐龙之一。 “这两种动物被锁定在殊死的搏斗中。”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乔丹·马隆(Jordan Mallon)博士说。

2023年7月18日晚,该论文的另一名作者吴肖春博士表示,18年前,200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同行在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一篇文章,首次报道了“爬兽捕恐龙”现象,因为在强壮爬兽化石的胃里发现了鹦鹉嘴龙骨骼的残留,也就是说爬兽吃肉。但它是食腐、吃的是鹦鹉嘴龙的尸体,还是捕食活的恐龙?当时没有证据。但最新报道的化石标本证明,爬兽是抓活的恐龙来吃。另外,在生态方面,陆家屯地区保存了大量动物化石,比如14属17种恐龙、7属7种哺乳动物;鹦鹉嘴龙在当时的食物链和生态方面可能也是重要一环。“如果继续发掘的话,我们不能排除还可能有(类似化石)出现。”“世界上其他地方目前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化石)。”

吴肖春介绍,在体型上,被捕食的鹦鹉嘴龙比强壮爬兽大很多。

化石中,强壮爬兽体长46.7厘米,鹦鹉嘴龙体长119.6厘米。两个动物死亡时都是亚成体。

化石显示,强壮爬兽趴在鹦鹉嘴龙左上方,其左爪紧扣恐龙下颚,其左后腿被夹在恐龙折叠的左腿间。死亡时,强壮爬兽的牙齿已深入鹦鹉嘴龙的胸腔。

研究人员推测,强壮爬兽捕食鹦鹉嘴龙时被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及随后的火山泥石流困住并掩埋。

马隆和吴肖春及其同事认为,爬兽是在捕食鹦鹉嘴龙,而不是在啃食一具鹦鹉嘴龙尸体。因为,恐龙骨架上没有留下被啃食的任何齿痕;此外,假如鹦鹉嘴龙在遇到爬兽之前就已经死了,那么这两只动物也不太可能如此“纠缠”一起;爬兽位于鹦鹉嘴龙背方位置,也表明爬兽是攻击者。

该研究由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韩刚教授,威海紫光实验学校李凌几博士,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乔丹·马隆博士、亚伦·卢西耶(Aaron Lussier)博士和吴肖春博士等组成的课题组于2019年末开始开展。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推测,中国辽宁陆家屯源于火山喷发的沉积层将继续发现物种之间相互争斗的新标本、新证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哺乳动物 化石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