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学者与《国家地理》探险家在巴塔哥尼亚发现新食肉恐龙物种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与《国家地理》探险家在巴塔哥尼亚发现新食肉恐龙物种Koleken inakayali

香港中文大学与《国家地理》杂志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巴塔哥尼亚发现一种新的兽脚亚目恐龙Koleken inakayali,丰富了晚白垩纪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食肉动物物种的多样性。 图片来源:Gabriel Diaz Yantén(电脑绘图)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与《国家地理》探险家在巴塔哥尼亚发现新食肉恐龙物种Koleken inakayali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博士(中)、博士后研究员Mattia Baiano博士(右),以及阿根廷籍研究团队成员、《国家地理》杂志探险家Diego Pol博士(左)。

(化石网cnfossil.com)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学者与《国家地理》杂志探险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于南美洲巴塔哥尼亚(Patagonia)进行的一项田野调查中,突破性地发现新的肉食性恐龙物种Koleken inakayali,属于阿贝力龙科,是独特的冈瓦纳恐龙群之一。 该研究由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博士和《国家地理》探险家Diego Pol博士带领,团队在拥有6,900万年历史的拉科洛尼亚地层(La Colonia Formation)持续勘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为晚白垩纪的恐龙研究提供新视角。

冈瓦纳是古时存在于南半球的超级大陆,后分裂成现今的南美洲、非洲、印度、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 在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发生前,冈瓦纳大陆上有着各种独特的恐龙类群和其他地方不常见的恐龙,比如近40年前于现今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头上带标志性双角的食肉牛龙,它是肉食性的阿贝力龙科的其中一种,并曾在电影《侏罗纪世界》和纪录片《史前星球》出现而为人熟悉。

研究团队在发现食肉牛龙化石的拉科洛尼亚地层中,找到一个新的阿贝力龙物种。 它与食肉牛龙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体型较小和没有头骨角。 团队的研究亦表明至少有两个阿贝力龙物种生活于恐龙时代末期的拉科洛尼亚。

文博士说:「新的阿贝力龙被称为Koleken inakayali,名称来自巴塔哥尼亚中部原住民特韦尔切人的语言。 Koleken 指埋藏着该恐龙的黏土岩,inakayali是为了纪念特韦尔切领导人伊纳卡雅尔(Inakayal)。」 文博士和Pol博士与国际专家Fernando Novas博士、David Černý博士、Ignacio Cerda博士和中大博士后研究员Mattia Baiano博士一同研究Koleken恐龙,团队以该恐龙的部分骨架化石,包括几块头骨、一系列几乎完整的脊椎骨、一个完整的臀部、几块尾骨和几乎完整的腿,证明该物种的存在。 研究结果作为威利. 亨尼格学会的国际期刊《Cladistics》特刊《分析古生物学数据集》的封面文章发表,该特刊由文博士,Pol博士及其同事Santiago Catalano博士共同编辑。

凭借Koleken恐龙提供的新信息,该团队更新了阿贝力龙科动物及其近亲的演化树,并借此对恐龙骨骼的不同部分随时间进化的速度进行新颖的分析。 Pol博士解释说:「我们发现,阿贝力龙科的近亲——诺亚龙科(又名西北阿根廷龙科),其脊椎和后肢在侏罗纪时期进化得很快; 而同一时期阿贝力龙科的头骨迅速进化,此进化速率一直持续到早白垩纪。」 文博士补充说:「这些研究结果,为阿贝力龙科和更广泛的角龙群体如何随时间衍生出多样化的体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中大博士后研究员Baiano博士续称:「Koleken恐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白垩纪晚期有多个阿贝力龙类物种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观点,以及阿贝力龙科在当时实际上是相当多样化的,这与有关其他恐龙类群的观点相反。」 结合其他关于恐龙骨骼进化的新发现,这项研究为恐龙及全球的恐龙生态系统如何随时间推移而进化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研究论文全文见:https://doi.org/10.1111/CLA.12583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