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松柏:恐龙灭绝是因为在食物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的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一直有多种说法。学者蒋松柏,在新近出版的《伟大的人类》一书中,对恐龙灭绝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恐龙灭绝是因为在食物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的。

蒋松柏说,地球上许多地层岩石,就是由不同年代的沉积泥沙形成的。经研究发现:最早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距今40亿年前的地层中,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化石;在距今16亿年前的地层中,除了原始细菌化石外,还出现了原始藻类、真菌的化石;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地层中,则出现了变形虫等单细胞动物的化石;在距今7亿年前的地层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的化石。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地层中,生物出现了性的分化,产生了雌雄性生物的化石,并且生物的种类开始繁多起来,同时出现了陆生动植物的化石。

根据化石的研究发现,最早的鱼类出现在4.5亿年前,最早的两栖类动物出现在3.5亿年前,最早的爬行类动物出现在2.5亿年前。大约在7000万年前的地层中出现了原始鸟类与原始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原始灵长类动物出现的年代距今不超过6000万年。原始类人猿的化石出现在3000万年前的地层中。

生命发展到6000万年至7000万年前之间时,出现了生存独立性更强的恒温动物,即鸟类与哺乳类动物。尤其是哺乳类动物的出现,对称霸了两亿余年的爬行类构成了威胁。哺乳动物出现前爬行类之所以可以称霸,是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哺乳动物行动灵活,发展快且不受季节限制,在食物竞争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草食性哺乳动物行动敏捷,发展快,所到之处使食草、树叶显著减少,使行动迟缓、食量大、且不善于远距离迁徙的草食恐龙出现了饥荒。因肉食性恐龙一般以草食性恐龙为食,很难捕猎到行动敏捷的哺乳类动物,当草食性恐龙灭绝时也随着灭绝了。当善于远距离迁徙的哺乳动物发展起来后,恐龙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地球生命的历史舞台。

蒋松柏称,对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有人曾提出这样的说法,说是在大约60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南美洲北部的墨西哥湾,发生大爆炸,造成烟尘蔽日,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枯死,使恐龙找不到食物而灭绝。但墨西哥湾曾遭受小行星撞击的事绝不是发生在恐龙灭绝的时候,而应发生在陆地诞生之时,因此他不同意这次撞击与恐龙灭绝有关。

蒋松柏不同意这次撞击与恐龙灭绝有关的原因有:其一,恐龙属变温动物,耐饥饿性远比恒温动物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使恐龙全都饿死,那么所有的哺乳类动物和鸟类更不可能保存下来;其二,尘埃虽然可以漂浮于空气之中,但必定是固态物质,比空气重,不可能是浮于空气之中达数月之久,使植物见不到阳光而尽死,况且恐龙喜吃的蕨类植物有地下根茎储存淀粉,也不会因数月的黑暗而灭;其三,局部星球撞击不可能造成全球的烟尘蔽日。再说如果能闯进墨西哥湾的星球撞击地球,足可将地壳击穿,海水将大量灌入地下,则可造成地壳改变形状,并发生巨大的海喷,引发全球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地下熔岩突然受压,会出现全球性火山爆发,地球陆地上的生灵将无一幸免,灭绝的也不会只是恐龙。但目前地球上并未在6000万年前出现全球性的火山爆发和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生灵也未出现这样的断层,如果真有此事发生,也应在陆地诞生之前,而不是6000万年前左右。再说动物间的生存竞争是司空见惯的,许多不存在食物竞争的岛屿上仍有恐龙时代的爬行动物,例如科莫多巨蜥就是例证。恐龙在新出现的哺乳动物的食物竞争中被淘汰是理所当然的、不可避免的。

蒋松柏是生命科学学者,目前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


人民网武汉9月5日电(熊泽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 灭绝 蒋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