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欧亚大陆最晚中新世古猿幸存之谜——最后的古猿“昭通古猿”

昭通古猿

昭通古猿

抢救发掘现场

抢救发掘现场

云南貘化石出土

云南貘化石出土

昭通古猿头骨出土状态

昭通古猿头骨出土状态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光明日报(张勇 任维东):近日,一篇题为《黏土矿物学指示中国云南昭通盆地中新世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的论文在Nature出版集团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使被誉为“最后的古猿”的昭通古猿,再次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关注。

昭通古猿是如何被发现的?是人类的祖先吗?云南昭通为何能够成为古猿的最后避难所?

要回答这些问题,时光还要回溯到十几年前。

发现昭通古猿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云南昭通就发现了古象化石。

“有古象化石往往会有古猿化石”,这一现象引起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的长期关注。2000年,吉学平在访问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时,通过深入研究印巴地区的标本,他进一步意识到,昭通褐煤层中发现的化石的科学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2006年,吉学平被邀请参加美国加州大学组织的最大的人类起源研究项目(RHOI),并与美国宾州大学共同承担一个子课题,随后于2007年联合对昭通机场附近的水塘坝砖厂采煤场进行了第一次考察。

这次考察发现了剑齿象、貘、犀牛和大量的鸟类化石,还有罕见的古象骨架化石。然而,更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数十年来一直未知的化石出土原生层位,给发现古猿化石带来了希望。但因经费不足,这次采掘只能终止,古象骨架除头骨和牙齿外只能留在原地保存。

2009年10月至11月,筹措到经费的吉学平等研究人员,对水塘坝古生物化石遗址展开了第二次采掘。11月1日,吉学平推测到可能发现古猿化石,便发布新闻,期望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非常幸运的是,三天后的11月4日,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古猿头骨化石,该古猿后来被俗称为昭通古猿(正式学名为禄丰古猿禄丰种相似种)。

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时任昭通市市长王敏正的重视,他很快召开现场办公会并决定支持一笔研究经费。此后来自国内外的研究团队有20多人,也进一步获得了更多研究经费,确认了一批新的化石种类。经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测定,昭通古猿的年代为距今620万~610万年间的晚中新世末期,是欧亚大陆最晚的中新世古猿遗存。

研究表明,距今1700万~1500万年前,中新世古猿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繁盛一时,中新世晚期后数量开始急剧减少。19世纪起,印度次大陆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了距今1250万~850万年前的西瓦古猿属化石。20世纪,中国云南先后发现了开远古猿、禄丰古猿、元谋古猿的化石,距今1200万年以前至700万年之间。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古猿似乎在700万年前消失了。

这次昭通古猿的惊现,使欧亚大陆古猿的生存年代一下拉近到了600万年前!无论历史教科书是否最终因此改写,都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考古发现。

有人说吉学平运气好,野外工作开始一周就发现了昭通古猿。吉学平回答:“为了这一周,我准备了十多年!”之前参加云南省和国家人类起源研究计划(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的研究”)的经历让吉学平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

然而,为什么在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古猿都灭绝的情况下,600万年前还有最后一批古猿在云南昭通地区生存?昭通地区为何能成为古猿的最后避难所?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揭开最后避难所的秘密

中科院研究团队的参与使吉学平决心继续探寻昭通古猿的生存之谜。2013年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春霞副研究员三赴云南昭通实地考察,与吉学平等研究人员一起对昭通古猿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郭正堂院士和朱日祥院士的指导,并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猿地点分析比较,终于揭开了昭通地区成为古猿最后避难所背后的秘密。

今年2月1日,以张春霞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一篇题为《黏土矿物学指示中国云南昭通盆地中新世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的论文在Nature出版集团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文章首次详细阐述了欧亚大陆以及其他地区古猿都灭绝后,昭通盆地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团队对中新世末期的昭通盆地水塘坝剖面上系统采集的古环境样品进行了详细的黏土矿物学和孢粉学研究。该古猿化石发现于煤层之间的泥炭层中,其沉积相与云南开远、禄丰、元谋和保山的古猿化石出土地点的沉积相(如煤层、煤层间黏土层或泥炭层)相似,黏土矿物学和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昭通古猿生活在温热潮湿的湖沼环境。

为进一步获得云南尤其是昭通盆地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昭通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原因,研究团队将云南古猿化石地点与西瓦立克地区和非洲的中新世古猿地点的植物群区划,并对碳同位素等相关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显示,西瓦立克地区从森林到草地的生态转变比非洲要晚得多,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在整个晚中新世期间一直以热带、亚热带森林为主,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热带、亚热带森林直到距今400万~3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才逐渐被干冷的针叶林代替。

研究团队由此认为: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全球气候变冷的共同作用,使云南在地理上和气候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湿热环境区域,延缓了干冷气候开始的时间,使昭通古猿有了一个长期适宜生存的地理环境,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避难所,因此昭通古猿才能生存到600万年前。

昭通古猿关乎早期人类起源

“昭通古猿与我国早期人类起源探索有关,这是它最重要的价值!”吉学平认为。

目前主流学术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非洲最早的人科在600万~700万年前出现,大量的南方古猿发现于200万~500万年前。非洲最早人科成员的祖先是谁,来自哪里,学术界还没有定论,而昭通古猿发现于距今也是600万年。昭通古猿的发现对研究比非洲早期人科更早的人类起源研究极其重要。因为600万年前是从猿进化到人的关键时期,而昭通古猿恰恰是最接近出现人类时间的古猿,并且适宜昭通古猿生存的湿热环境延续到了300多万年前。

同时,昭通古猿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具古猿头骨眼眶呈圆角方形,且宽大于高,眉脊明显开始发育,中面部宽短,突颌程度较弱,这几项特征使昭通古猿有部分最早的人类祖先的特征。但由于是幼年个体,且只发现面部骨骼,对这一类古猿的特征了解还很有限,仍需要更多的发现。

吉学平表示,昭通古猿的发现提出了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昭通为什么能够成为古猿的最后避难所?这个课题的答案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第二个课题是昭通古猿是否是人类的祖先?这需要更多的发现和更长久更艰苦的研究,也为科学家们留下了充满魅力的探索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猿 中新世 昭通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