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齐聚广东英德研讨牛栏洞遗址文化

据新华网广州9月28日电(范玉梅):为更好地挖掘、宣传英德深厚的历史文化,将英德牛栏洞遗址的发掘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9月27日至29日,中国英德牛栏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暨珠江文化研究会岭南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第12届年会在英德召开。

开幕式当天,举行了《英德牛栏洞遗址——稻作起源与环境综合研究》专著首发式。

7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的主题有:牛栏洞早期水稻证据的意义、农业起源概念和理论的变迁、稻作文化在珠江流域的起源、牛栏洞遗址与中国稻作起源相关遗址的比较等。

牛栏洞遗址位于英德市英红镇云岭东南约2公里的狮石山南麓牛栏洞内。牛栏洞是因当地村民在洞中圈牛而得名。牛栏洞遗址于1983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2002年,该遗址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以来,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会同英德市文博部门,共同对牛栏洞遗址开展了复查、试掘、研究考证等工作,获取了一批以打制石器为主,包括少量磨制石器及陶片,以及大量兽骨在内的遗物。遗址中还出土有人类化石,凸现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考古意义。2011年,再对该遗址进行了补充挖掘并取得重大突破,证实了所出土的文物,较好地显示了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的形态,发现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首次将岭南地区的稻作遗存的年代推前至距今12000至14000年。

专家认为,英德狮石山牛栏洞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岭南文明是一大贡献。同时指出,英德狮石山牛栏洞出土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是稻作文明的实证,是岭南文明的一大亮点,对世界认识中华文明历史,将岭南稻作文明推至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英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岭南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农业文明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英德市博物馆承办。(中国化石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文化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