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2.4亿年前的“海浪”遗迹

5月29日,记者在金坛市国土资源局地矿科高级工程师倪嘉曾陪同下,终于见到了2.4亿年前的“海浪”,只不过已化成坚硬的石头。

远观这处高15米、宽30多米的地质遗迹,像是一张巨幅摄影作品。2.4亿年前的“海浪”把自己的模样印在沉积物上,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在底片上“洗”出了巨幅波痕。

这一形成过程从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上来看只是瞬间,却让后人见证了什么是真正的沧海桑田。

这里曾经开采了20年,我市地质研究人员一次例行检查,偶然发现了这个“宝贝”

如果把波痕表面的页岩全部剥离,可达几千平方米

薛埠镇向北,车一路向茅山主峰开去,穿过一条漫长的石子路,0.43平方公里的矿区就映入眼帘。

这里曾经是座小山丘,开采了20年后,如今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只留下西北边残留的山体,裸露的岩层,青红灰白相间,褶皱的纹路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

从远处看,巨大的波痕遗迹就令人震撼,走近仰望就更加叫人心悸了。爬上10多米的陡坡,倪嘉曾惊讶地告诉记者裸露出来的波痕面积比上次又大了些。“这两天下雨,覆盖在上面的页岩慢慢剥落,现在看来要有300多平方米啦。”

波痕的发现过程挺意外的。矿区主任陈伟告诉记者,最初炸开这片岩石时,波痕只在底部显露出一小块,很多工人都看到了,却没人在意,如果不是倪嘉曾来矿区例行检查,再过几天就要被炸掉了。“以前也见过类似的,工人哪里懂呢,毁掉不少。”

记者跟随倪嘉曾沿着波痕遗迹的南北走向看了一路,发现这个遗迹可能比看到的还要大。“你看,离这面波痕100米的地方,还有一块波痕显露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把覆盖在上面的页岩全部剥离,这片遗迹还要壮观。就算人工不干预,黄梅天过后你再来,还会更大。”

如果像倪嘉曾说的那样,上下延伸开来,这块波痕有可能达到几千平方米,那么需要保护的遗迹区域就要扩大了。“所以现在茅东矿区暂停开采了,就等着省里的专家现场考察后确定完整的保护方案。”

省地质专家说,这处波痕遗迹在省内罕见,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为保护这处遗迹,矿区局部暂停了开采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矿区发现波痕了。”倪嘉曾告诉记者,近5年,在几个矿区都发现过这样的地质遗迹,只不过像面积这么大、保持如此完整、形状如此优美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以往发现的波痕都是在矿区的中央位置,因为开采需要而无法保留现场。倪嘉曾说,这次很幸运,发现波痕的地方临近茅东矿区边缘,保留下来对矿区的开采活动影响不大。“过去当然有很多遗憾,但不可能一发现波痕就停止采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开采活动,我们或许永远都见不到这样的奇迹。”

5月份,市国土局的专家前来考察,把波痕的照片发给了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周晓丹,在专家们的共同建议下,最终决定把这片区域保护下来。“周晓丹看到照片就给我电话了,她说这在江苏省内绝对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建议保护。”

盘固水泥集团是薛埠镇的纳税大户,薛埠镇一直在追求经济的转型,茅东矿区本就打算在几年后提前关闭。如今发现了这面有价值的波痕遗址后,金坛市国土资源局和矿区负责人一协商,在发现波痕的矿区局部区域暂停了开采。

对倪嘉曾而言,这次终于不再留下遗憾。

波痕遗迹是金坛地区经历最后一个海洋时期的直接证据

地质活动如何让海洋变成陆地,它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仔细打量这块300多平方米的波痕遗迹,你会发现波浪形状的纹路从右下角往上越来越细密,呈现不对称的样子。倪嘉曾告诉记者,研究波痕从中可以判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对古气候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对研究者而言,这个2.4亿年前的海浪波痕是金坛地区经历最后一个海洋时期的直接证据,再往后就只能发现河湖的遗迹了。对普通人而言,只要看到波痕就能穿越到2.4亿年前,在恐龙还没称霸的时代,与远古的海洋来次亲密接触。

倪嘉曾说,波痕遗迹本身并不罕见,在海滩、河床、湖滨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这种构造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全国各地都有河湖的波痕遗迹,但是海洋的波痕并不多见,像金坛这么大面积的更是罕见,起码现有的资料中还未找到。”

现在可以基本判定的是这块波痕遗迹是浅海-滨海地区形成的,这也与三叠纪期间金坛地区的大环境相吻合。倪嘉曾说,到过海滨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海滨浅水下的沙地,其起伏形状就是水域表面波的形状。当海水退去后,又经过长期的泥沙沉积,最后固结成为带波痕的岩石。

倪嘉曾说,在过去的地质研究中就发现,金坛在侏罗纪的恐龙时代已经露出海面,茅山也开始抬升起来。在此后的漫长地质年代里,金坛地区又经历了无数地壳升降、造山运动,形成纷繁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别是茅山地区,不同年代的岩片在这里相互叠置。

“这个波痕的陡度是75-78度,本来有沉积物的地方是平的,经过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后,从原来水平状态形成了一个立面,仅仅这个波痕就可以看出一部分茅山的构造运动了。”

建设未来的茅山省级地质公园,这面波痕将成为其中最好看的地质遗迹

长时间裸露将会风化,如何保护,现在还没经验

2011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1-2020年)》,文件中指出,金坛将申报建设茅山省级地质公园,如今波痕遗迹的发现给将来的申报工作增加了新的亮点。

作为遗迹的发现人,倪嘉曾对未来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金坛旅游主要以休闲、观光为主,科考文化旅游往往只是附带的,建设地质公园能让自然景观与科学文化融于一体。

“过去,茅山景区地质遗迹专业性都太强,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在省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外观景致并无奇特的地方。这片波痕遗迹不一样,它是目前为止发现最好看的,将来能成为大众科普教育的绝佳户外场所。现在从安全角度考虑,矿区暂时还不能让人进入。”

发现遗迹的兴奋过后,倪嘉曾很快冷静下来,这么一大片波痕遗迹,即便没有矿区开采来破坏,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风化是难免的。“你看,这几天裸露出来的波痕发青,但一个月前的已经发黄了,如何保护,大家都没经验。”(常州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