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虫到底是什么?

恐怖虫复原图

恐怖虫复原图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mphibious flies and paedomorphism in the Jurassic period”的文章,解答了一个长期以来的谜题:所谓的Strashila(恐怖虫属)到底是什么?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黄迪颖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从事澄江动物群、中生代昆虫化石及其他特异埋藏无脊椎动物化石研究,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曾荣获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荣誉称号,2011年获首届青年古生物学奖,2012年获得首届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首届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所谓恐怖虫最先是由俄罗斯科学家1992年报道,学者们认为它与已知昆虫有很大区别,无法归入任何昆虫目,一些学者甚至为它建了一个新目。并认为它是翼龙的外寄生虫,还有作者提出它们寄生于带毛恐龙,它的螯状后足用来抓握恐龙羽毛的毛根。

然而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根据再我国内蒙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距今约1.65亿年)的13块恐怖虫化石,提出Saurophthirus实际是一种白垩纪特化的巨型跳蚤。

十年前,这一组研究人员曾在我国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13块“恐怖虫”化石,在这一基础上,他们发现雌性个体与雄性完全不同:其后足不呈螯状,腹部缺少成对侧叶,就像一只少了翅膀的普通蚊子,不具备任何外寄生虫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雄虫长有宽大的翅膀,显然不符合寄生虫的特征。因而恐怖虫并不是外寄生虫。

并且通过详细的形态解剖学研究,黄迪颖等认为,恐怖虫和现代的苍蝇、蚊子等同属双翅目,是其中一个原始小类群——缨翅蚊科(Nymphomyiidae)的近亲。虽然恐怖虫一些形态细节和缨翅蚊相似,但其雄虫翅膀宽大,具有螯状后足,腹部发育成对侧叶,看上去仍和缨翅蚊相去甚远。有一种现生的沃氏缨翅蚊,它翅脉特征和恐怖虫十分相似,更奇特的是它的腹部具有类似的侧叶,且仅出现于雄虫。

沃氏缨翅蚊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们从蛹羽化后,不久便脱掉翅膀,进入水中交配。几十年内,生物学家只发现无翅个体,它们虽然会飞,但主要生活在水中。更有趣的是,它们在水中死亡后还常保持交配姿态。

可能与现代缨翅蚊一样,恐怖虫从蛹羽化后经过短暂飞行就脱掉翅膀进入水中交配,因而带翅膀的恐怖虫非常罕见。它们口器退化并不取食,成虫仅有短暂的生活周期。它们死亡后仍能保持交配姿势。雄虫的螯状后足可能用于雄虫间的争斗,以夺取交配权。

生物学家对沃氏缨翅蚊腹部侧叶的功能并不了解。恐怖虫具有明显的幼态持续现象,腹部的侧叶实际就是退化的鳃。这展现了已发表的昆虫化石中独一无二的幼态持续现象。


生物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怖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