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的袋狼是独自行动的伏击型猎手

袋狼标本

曾经生活在动物园的袋狼

袋狼(左)和野狗(右)外型相似

袋狼的头和身形像狗,身上的条纹却像猫,幼年袋狼居住在母亲的育儿袋中,就像袋鼠一样。这种谜一般的动物曾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也被称作塔斯马尼亚虎。

它到底是狼是虎?来自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研究者们分析了袋狼和其它31种哺乳动物的骨骼后认为,合适的名称应当是塔斯马尼亚虎,它在身体结构上更接近猫科动物而不是犬科动物——当然,它仍然是有袋类而不是胎盘类。这篇发表在《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的研究称,灭绝的袋狼是独自行动的伏击型猎手,这种捕猎方式跟犬科动物集群出动、长线追击的策略大相径庭。

“我们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发现袋狼并不是追击型的捕食者,”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B. Figueirido说。“虽然袋狼的食谱跟今天的狼很相似,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有相同的捕猎方式。”

数百万年来,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一直统治着澳大利亚,直到4万年前人类开始定居并在4千年前引进了澳洲野狗,将澳洲大陆的袋狼赶尽杀绝,只有流落到塔斯马尼亚岛的孑遗们侥幸存活,但它们仍没逃过灭绝的命运,1936年,最后一只袋狼死在澳洲霍巴特城的动物园里。

为何人类和野狗进驻澳洲大陆后袋狼便一蹶不振?很多研究者认为,人类活动破坏了它们的生境和食物来源,但野狗对袋狼有何影响目前尚有争议。一种流行的看法是,野狗和袋狼虽是独立演化而来,但外型和行为十分相似,并占据相同的生态位,这在生物学上叫平行演化。来到澳洲的野狗在与袋狼的竞争中占了上风,袋狼被挤出澳洲大陆。

但是Figueirido 及合作者C.Janis对这种说法仍有怀疑。他们着手对袋狼和猫科、犬科动物的骨骼进行对比,其中包括美洲狮、美洲豹、豺、狼和袋獾(最大的有袋类食肉动物)。之前的研究资料认为,肘部关节跟动物的捕食习性相关,它可以揭示动物是靠敏捷的行动伏击还是靠奔跑追击捕猎的。他们发现,袋狼的肱骨在肘部末端呈长椭圆形,这种结构显示它的尺骨和桡骨是分开的,这样一来,袋狼的前肢便可以转动,使掌部朝前,就像猫一样。然而,犬科动物的上肢结构和袋狼差异很大,不能自由转动。

在捕猎的时候,袋狼灵活的前肢能在突袭猎物后给予致命一击,但犬科动物前肢不够灵活,只能集群出动将猎物追赶得筋疲力尽。“来自骨骼的微妙差异能带来巨大影响。”Janis说。

然而,有些猫科动物例如猞猁是用追击法捕猎的,而有些犬科动物如狐狸经常狡猾地突然袭击。Janis认为,袋狼的捕猎习性是二者的综合。“它的捕猎方式独一无二,”她说。“既像猫,又像狐狸。”

澳洲野狗究竟在袋狼的灭绝中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还不清楚。但他们的研究证明,有些看上去很相似的动物其实有着很大差别,不能简单地用生态位重叠来解释袋狼的灭绝。

“野狗的到来可能是对袋狼的最后打击,并不是主要因素,”Janis说,“它们并不在同一个生态位。野狗并不是和袋狼对应的有胎盘类动物。”


化石网 faywater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