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人类化石的地区主流性状连续性最完善

2011年考古队发掘周口店遗址

北京猿人像

核心提示

人类进化与其他物种的进化不同,因为人类是唯一可以运用符号的物种,也是唯一能够在基因上一代代地传递信息的物种。

智人起源于两百多万年前的非洲。最早的智人形象和行为,都与当今人类不同。

人类进化与其他物种的进化不同,因为人类是唯一可以运用符号的物种,也是唯一能够在基因上一代代地传递信息的物种。“多地区连续进化”的理论描述了更新世人类进化的历程:最初人类从非洲向更大地区扩散,形成了欧亚大陆热带和亚热带的独特人类群体;随后的人口扩散和流动创造了一个连接彼此的基因网。

这一“多地区连续进化”理论经过发展,于1984年由我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史前文化系的艾伦·索恩完整地发表出来。这一理论介绍了一个贯串更新世的全球范围的进化模式,涵盖了人群的中心(非洲)及其周围地区。更新世的大部分时间至近期,多数种群生活在非洲,所以多数基因是从非洲流动至欧亚大陆。这些人群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历史和适应性,因此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中的每个个体又借助基因流动和人口迁移而相互关联,适应性的基因和行为在自然选择下不可避免地会在整个人类范围内传播。因为基因在选择的作用下传遍相互关联的人群,这就使得全世界人类进化具有普遍的趋势。

我相信源于观察得出的“多地区连续进化”的解释是正确的。观察显示,人类在世界各地区中占主流的性状,具有长期的连续性,不可能出现人口全部更换的现象。每个有人类化石记录的地区都有该地区主流性状连续性的证据,东亚的是最完善的。东亚的山顶洞、柳江、资阳、丽江和智人洞等现代人化石,与近代或者当今的东亚人相似,而不与同时代或者更古老的非洲人的化石相似。这些化石保留了古老的亚洲人地区主流性状特征。

我们曾在关于“多地区连续进化”的著作中阐明,东亚现代人并非简单的、单一的非洲古老分支的后裔,而是更新世期间非洲人群与其他地区人群以多地区进化模式进化的结果。东亚人群的大量地区主流性状是连续存在的,其进化不可能由一系列的物种替代所驱动。吴新智研究认为,这些普遍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眼眶略呈长方形且其下外侧边缘圆钝、鼻梁侧面观接近垂直、梨状孔与眼眶之间的骨面平或稍凹等。不过,这些性状的连续性中也有一些例外,这反映了从外部流向东亚的基因流,目前已经确定这些外部基因流并非全部来自非洲。

20世纪古遗传学的发现也证明了,现代人并非简单地只源自非洲或者其他地区,而是与相关联的人群之间相互杂交的模式相符合。尼安德特人、登尼索瓦人和非洲人群之间的杂交就是广为人知的实例。现今的亚洲和欧洲人都具有尼安德特人特有的基因。亚洲古老人群同时还受登尼索瓦人杂交的影响。最近有研究表明,在中国北方汉族样本中所发现的登尼索瓦人等位基因多于傣族样本。登尼索瓦人的基因如今在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最为常见。由此看来,尼安德特人与登尼索瓦人之间的杂交曾长时间存在于亚洲多地。


中国社会科学报(M.H. 沃尔波夫 作者系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欣/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