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三)

组队勘察拉开大网 巨大遗址惊现世界

上世纪90年代,时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石金鸣终于凭借自己扎实的学术功底、敏锐的判断力,将研究重点锁定了这个荒蛮之地——“柿子滩”。

专业考古出身的他很清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界限:那就是“距今1万年”。从距离今天250万年到1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之后的一段时间属于新石器时代。在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上,人类做了许多事情,开始学会制作陶器、驯养动物、从事农业,当然还大大提高了制作工具的技术,从打制石器学会了磨制石器。

如果经过考证,吉县柿子滩发现的黑石确属人类所制,那么,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黑石,至少存在了1万年!

事情已经耽搁得太久了,石金鸣心中不禁暗暗发急。他清楚我国人类考古的现状。

从1929年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北京人头骨化石,长久以来,国内人类考古界只是对发现的古人类遗迹做有限的分析研究,而国外如美、英等国,在相关领域已经走得很远。

他感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正式的田野发掘工作!

2000年夏,领队石金鸣亲自率“柿子滩考古队”向吉县进发。这支考古队的成员分为三个部分,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山西大学考古系老师和学生、吉县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主要参与者有赵静芳、宋艳花、阎雅玫等。

来到柿子滩,考古队勘察了一遍地形,这时候,石金鸣发现,在黑石现场,不仅有大量石块存在,而且还有些许动物骨骼散落。

考古队的科研优势发挥功效,依据资料记载与常年经验积累,专家确定,这些动物骨骼已成化石,它们的存留年代一定非常遥远。

队员们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年代符合,那么这些散落的黑石,确定无疑应是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

由于发现的重要性和人类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石金鸣制订了循序渐进的计划。

田野工作分为调查、试掘和重点发掘三个阶段,其中重点发掘是最重要的阶段,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

通过河流及山梁走向来看,柿子滩发现石器绝非偶然,而且通过对发现石器的那段冲垮了的山梁进行分析,这些石器决不可能孤立存在。

既然要打持久战,就必须安营扎寨,第一件事就是找住处。

20年前,闫金铸建造的三间石屋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山洪冲撞,已经变成危房,不能再驻扎了。考古队立即派人到柿子滩周围寻找住处。“附近村子异常贫困,几乎不能住人。”队员向石金鸣汇报。

石金鸣答道:“村民能住,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住?”最后,考古队与离发现黑石最近的村子——高楼河村领导商议,借两孔窑洞,付些房租和饭钱,在村中住下。

安排好食宿,第二天,石金鸣便带队正式开始勘察现场。

石金鸣告诉队员,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拉网式排查,搜寻周围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

野外考古勘察,是一件极端枯燥的工作。在这期间,考古队投入大量人力,沿着清水河两岸,足迹遍布各个山梁、沟谷,勘察了高楼河、曹尖等支流,甚至一直到十几公里以外的黄河岸边……队员们一步步探寻。

石金鸣跟队员说:“有些地方,原始人类可能是长期居住地,留下的痕迹或许会很多,而有些地方,原始人类也许只是偶尔去转一圈,留下的痕迹就不那么明显,这就需要加倍仔细。”

拉网拉网,就像是在茫茫水域里刨根问底,队员们有时一天奔波四五十里地,睁大眼睛,在漫漫山野寻觅踪迹。

骄阳似火,山间又无遮蔽之处,一段时间下来,所有人都快成了“非洲土著”。石金鸣要求队员采取防护措施,所有人必须涂好防晒药品,戴好草帽,能穿长袖衣服则尽量穿,男女都一样。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系列排查,考古队惊喜地发现,他们勘察出大大小小二十四五个遗迹存留点,特别是位于高楼河附近的七八个点,遗迹呈集中分布趋势。换而言之,这或许就是远古人类生活的中心区域!

勘察工作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发掘了。考古队忙碌了几个月,终于等来这一天,大家都情不自禁喜上眉梢。

下一步,考古队针对发现的二十四五个点进行试掘,在每一处发现遗迹的地方都开挖探沟。探沟即小范围的发掘,在现场顺着顶部开挖一个一米宽的深沟,再依此挖成阶梯状,便于搜寻遗迹存留。

有一天,几个队员正在针对12号地点进行探沟挖掘,另外几个人插不上手,便爬上探沟上面的山梁,试图发现些许痕迹。

爬上山梁高处的几位队员猛然发现,正在挖掘的探沟部位,土层有明显的分层,特别是距离地面一两米的地方,土层明显呈现出黑灰色,这几个队员忍不住呼喊起来。

考古队专家闻声赶来,仔细勘察后发现,12号探点下方几个土层差异明显,这里面一定大有玄机。石金鸣决定:集中力量,针对12号点进行大面积发掘。

通过对12号探点的发掘,在对应着外表黑灰土层的区域,考古队发现大面积篝火遗迹!“发现篝火能说明什么?”一个队员问石金鸣。“篝火出现,标志着这里或许能够发现更多远古人类存留下来的遗痕,我们可以通过篝火判断柿子滩人存在的年代!”石金鸣兴奋地拍了一下这个队员的肩。整个考古队沸腾了。

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学会制作陶容器,因此还不会煮食,更不用说煎炒烹炸了,他们最擅长的方式自然是“烧烤”。

那么,篝火从哪里来?究竟是不是柿子滩人在这里燃起篝火?

距离今天1万多年前的一个午后,柿子滩人发现一群鹿正在向他们挖好的陷阱方向奔跑。

值守人吹响羚羊胫骨制成的口哨,他们一瞬间奔涌出来,强壮的年轻人首先窜上山梁……

一个正值壮年的柿子滩人手里拿着一张弓,弓弦是多年前从一只羚羊身上剥落下来的腿筋。他镇定地瞄准一只奔跑的公鹿,木杆石箭头激射而出,公鹿应声倒地,几个年纪尚幼的孩子冲了上去,手脚麻利地将挣扎的公鹿绑了个结结实实。

强壮的年轻人扛起猎物,回到住处,一部分人拿起锋利的石刀,将公鹿先拉过来,没用多久就卸开骨骼,将肉串在棍子上。

在杀鹿地点的对面,这时候早有人燃起篝火,族人都围坐在篝火旁,欢笑着吃肉唱歌。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