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环境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低地植物适应性研究新进展

位于我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由冲积平原堆积的第四纪地层非常发育,蕴藏着丰富的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环境旋回变化信息。我国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是否孕育过冰川及植物在冰期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性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和争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纬度和山地海拔低,我国华东、华南不足以在第四纪冰期中发育冰川。现今广泛分布于山地的珍贵的新近纪孓遗植物(活化石)如银杏、银杉、水杉等存活至今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是否意味着山地植物在第四纪特别是冰期“冰室”中“安如泰山”?它们是否向平原低地发生过大规模迁移?是如何适应渡过极端气候?有无避难所?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舒军武博士和王伟铭研究员在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资助下,在上海南部奉贤中更新世晚期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同时期我国大陆地区罕见的大量水青冈属(Fagus)花粉,结合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资料,撰文详细揭示了其气候环境和植物生态学意义。

水青冈属隶属壳斗科,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北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重要优势树种。我国现存水青冈属种类分布最多,分布奇特,因第四纪冰期气候等原因大多“蜗居”退缩在华南青藏高原以东较高海拔山区。

奉贤DY03孔嘉定组孢粉组合以大量出现的水青冈属花粉为特色,其含量平均可达20%左右,这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实属“异常”。从现有报道资料看,在中国东部大陆低地第四纪地层中,水青冈属花粉含量一般低于10%。与水青冈伴生的大多为落叶木本植物,主要有栎属、榛属、鹅尔枥属和榆属,与现今华北地区温带落叶林植被相似。作者进一步根据研究点与当今浙江天目山水青冈林的海拔高差和现生水青冈的生态数据,半定量推测当时年均温比现今上海至少低5℃,降水量与现今相当或高出,指示了该地区倒数第二次冰期时的环境。

结合台湾和日本的同时期类似资料,作者同时指出“水青冈”事件在亚洲季风区具有普遍的区域意义,可以作为中更新世晚期标志层。当今分布于山地中山地带的水青冈林曾受冰期环境降温驱使,大规模迁徙到平原低地地带,以滨海低地为避难所,受惠于海洋性温和气候,繁衍生息。冰后期又受气候回暖影响,迁徙到现今的中山地带,存活至今。

本研究对揭示冰期极端环境植物的适应性和现生植被地理格局的地史成因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