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挑战人类起源地

科学家卫奇(左一)和韩国学者共同考察泥河湾遗址群

站在河北阳原县的小长梁遗址的立碑处远眺,泥河湾村隐约可见。这是一个仅有百户人家的普通小山村,在中国大多数公众的认知世界里,这个湾显然没有南泥湾有名。然而以此命名的“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古湖”、“泥河湾层”、“泥河湾动植物群”、“泥河湾文化遗存”却是世界古人类研究领域无人不知的概念。东非的奥杜维峡谷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地,那里出土的猿人化石距今233万年,而泥河湾遗址群多年的考古发掘表明,人类在200万年前后已经生活在亚洲,而且绵延不断……

世界的眼光从未远离

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些崇山峻岭之内遍布着40余处百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遗址,而这样的遗址全世界仅有53处。你更难以想象200万年以前,这里是一个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湖中鱼虾成群;湖边有广阔的森林,大量哺乳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人类也在这里繁衍生活。大约在一万八千年左右,由于造山运动,湖底上升,交错移动,湖水大部分流走,大湖逐渐消退,泥河湾地层裸露出来。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20年代,来泥河湾村传教的法国传教士文森特,在村子周边发现了大量的贝壳、蚌类、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闻讯赶来的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和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随即在泥河湾村附近进行了地质考察,拉开了泥河湾科考研究的序幕。从那时起,世界的眼光再未远离。

上世纪30年代,泥河湾地层、泥河湾动物群先后被命名,并得到国际认可。在1948年的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泥河湾地层被确定为第四纪标准地层。“全世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只有两处,一处在泥河湾,另一处在欧洲的维拉佛朗期,而泥河湾剖面最多、保存最完整。这正是泥河湾吸引世界的原因之一。”古稀之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卫奇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因为名字太长,一般被大家简称为“双古所”,他们是中国古人类研究的主力军,卫奇正是其中的一员。从1972年到泥河湾进行研究算起,他和这里的缘分已有40年。1999年,为了便于在泥河湾遗址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他举家迁到泥河湾小长梁遗址所在地东谷坨村定居,十几年研究从未中断。“我刚迁到这里来的时候,当地人讲我是他们见过的最黑的人。后来在这里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老乡才讲,原来还有比卫奇更黑更丑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地质、考古专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刘东生院士等都来泥河湾进行过学术研究,使泥河湾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现。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是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玉柱、汤英俊和李毅,在桑干河南发掘了与泥河湾村相对应的小长梁遗址。经测定,这个遗址距今136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小长梁因此成为东北亚北部确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

泥河湾不是单一的遗址,而是由数十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构成的遗址群,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这些遗址包括了200万年左右的马圈沟遗址、170多万年前的黑土沟遗址、136万年前的小长梁遗址,100万年前的东谷坨遗址、10万年前的侯家窑、1万年前的虎头梁遗址。“可以说,泥河湾记录了早期东方人类文化与技术演变的众多环节,这是世界上许多遗址所不具备的,对于古人类学家和旧石器的考古者来说,这是最好的研究基地之一。”作为多项考古发掘的亲历者,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对泥河湾青睐有加。

目前世界研究旧石器时代有三个热点地区,非洲、西欧和东亚。“就国家而言,中国古人类研究的材料得天独厚,任何一个人要想研究旧石器时代,都不能避开中国,而在中国,泥河湾无疑是最不能被忽视的。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考古学家来此考察研究,泥河湾遗址群已成为中外考古专家研究世界古人类的文化宝库。”阳原县委书记王彪说。

探索人类进化的另一路径

人类起源于非洲如今已经是共识。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之前,人类起源于亚洲还是学术的主流,上世纪后半程,随着在非洲发现越来越多的古人类化石,非洲起源说才被广泛接受。但如果在中国在亚洲也发现两百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自然会增加人类起源的另一种可能性。

截至目前,国际公认的泥河湾的人类活动遗址可以追溯至170万年以前,有些学者认为甚至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这个年代也正是人类起源的重要阶段。正因如此,泥河湾每一次的考古发现,都吸引着中外媒体的眼球,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相继发表论文。英国BBC广播电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均曾对泥河湾进行过系列报道,而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会议也选择在了泥河湾。

今年6月,河北省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泥河湾旧石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进入博物馆我们首先碰到的就是马圈沟遗址发掘现场。2001年6月,谢飞带领河北省的考古人员在这里进行了发掘,共发现7个文化层,其中在第三文化层发现了200万年前后古人类进食的生活遗迹。猛犸象骨骼、石制品、动物遗骨和天然石块散落在探方内,在很多动物的骨骼上保存有十分清晰的砍砸和刮削的痕迹,其中一件燧石刮削器恰巧置于一条肋骨上。“这组文化遗物的分布状态,揭示了当时人类、石制品和动物遗骨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被大家形象地称为人类最早的盛宴。”

“没有在泥河湾发现猿人化石,这是目前最大的遗憾,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多学科的紧密合作,包括更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开展,我们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连续两年在麻地沟遗址做考古发掘的中科院“双古所”的裴树文博士,和他的前辈一样准备将自己的研究扎根在泥河湾。

任何的发现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都需要水到渠成。1929年12月2日,中国古人类学泰斗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第一颗北京猿人头盖骨,被称为旧中国科学界的“第一块世界金牌”。80年过去了,人类起源之谜的探索不减反增,科学家在泥河湾的探索也不减反增,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泥河湾会带给世界更多的喜出望外。


《人民日报》( 2012年08月24日 01 版)杨雪梅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