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

恐龙化石

恐龙蛋化石

现有资料表明,侏罗纪恐龙化石最重要的产地是四川,白垩纪恐龙化石的主要产地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内的恐龙化石是中国晚白垩化石的主要产地。截止目前为止,中国已记述的恐龙种属160多种,约占全世界的六分之一。在已发现的近百种化石类型中,内蒙古就已经发现了三十余种恐龙化石,而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内所发现的恐龙约占内蒙古恐龙化石的三分之一。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晚白垩恐龙王国。”

1987年~1990年,中国、加拿大考察团曾三次在这里进行挖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化石。巴彦淖尔地质公园恐龙园区内的恐龙化石属晚白垩世。距近1.亿~6500万年。1996年,恐龙化石区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地区。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巴彦满都呼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

恐龙化石形成的地质背景

郭局长告诉,恐龙园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天山内蒙地槽褶皱系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地层区化属于内蒙古松花江地层区、内蒙草原分区、准索伦小区。区内出露的地层以白垩系为主,从南到北由老至新。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广泛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各地质期几乎都有岩浆活动,其中以加里东晚期和华力西中期侵入岩为主。

奥陶纪、石炭纪时期,园区环境为浅海一半深海沉积,形成了碳酸盐岩和各类碎屑岩。石炭纪之后,本区因构造运动而抬升。侏罗纪和白垩纪为淡水湖泊,沼泽沉积环境。

1亿~8000万年前,研究区内植被发育,主要为大量的蕨类,松柏类,银杏类,苏铁类及裸子职务,为该区生活的大量素食恐龙及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素食类动物又为肉食类恐龙提供了食物来源,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繁盛的白垩纪“恐龙世界”。


白垩纪末期,由于构造运动,该地区不断抬升,加之气候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由温暖、潮湿、多欲逐渐转化为干旱、炎热少雨的气候,形成了干旱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恐龙园区内发现了大量原角龙和甲龙化石正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中、小型动物。古近纪和新近纪,全区大部分成为剥蚀,小部分地区形成古河流和淡水湖泊区。第四纪本区全部为剥蚀区,以风成沙沉积为主。

研究区内地层岩性自下而上分别为变质岩、灰岩、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粗度由粗逐渐变细,色泽为灰灰黄土黄红色逐渐一次渐变。

园区内出露的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是恐龙化石的赋存层位,整合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第二岩段之上,其上可见第四系砂砾石层或风沙砾。乌兰苏海组主要为河湖相堆积的砖红色泥岩、粉沙质泥岩、粉沙岩、土黄色细粉砂岩与粗砂岩以及含砾砂岩,风成砂岩也较发育,厚度为74.2 m ~85.1m。

古生物化石的种类和特点

截至目前,巴彦淖尔恐龙化石园区内发掘出的恐龙化石主要包括兽脚亚目、鸟脚亚目、甲龙亚目、角龙压目种属,共生的其他动物有鳄类、蜥蜴类、鱼鳖类、早期哺乳类及大量的蛋化石。恐龙蛋化石形状主要有长椭圆形和圆形两种,与恐龙相伴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主要为瘤齿兽。

据了解,恐龙化石园区的化石以原地理埋葬为主。大部分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化石为主)埋葬在河湖相近岸沉积层和风积物中,可认为是本地生物群分子,其中包括沙尘暴事件中原地埋葬的种类。

园区内恐龙化石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含恐龙化石地层范围广,出露超过40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海力素一带化石赋存地层分布范围如此之大,可想而知化石的蕴藏量应该十分巨大。

郭局长介绍说,从恐龙化石可以揭示出的生物链演化特征。园区内恐龙化石代表的时代是晚白垩世最晚期,距今约6500万年,而恐龙化石埋葬的方式非常奇特。其中,古沙尘暴造成的沙丘快速移动是导致该区恐龙生物群集体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研究恐龙生物原因意义重大。

2010年,一个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

2011年,我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境内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单指恐龙化石。这件化石是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临近中蒙边境的早白垩世事情沉积的岩石中发现的,是一中奇特的小型恐龙,被命名为临河爪龙,其前肢上只有一根手指。


北方周末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