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启第四次考古发掘

(化石网cnfossil.com)据中安在线(袁江凯 王兆):寓意“中华始祖,龙的传人”的池州华龙洞遗址,近日开启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此次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开展。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启第四次考古发掘

华龙洞遗址远景图

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组梅源山南麓,是我省继和县直立人、巢县智人遗址之后发现的第3处古人类遗址,也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出土古人类化石最为丰富,同时包含石制品、骨器等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以及大量动物化石在内的综合性古人类遗址。2014年、2015年和2018年,这里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正式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一批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数百件石制品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标本。

这次考古发掘工作在4月到6月以及9月到11月分两期开展,根据华龙洞遗址堆积的特点,对发掘核心区域布设两个40平方米的探方,陆续对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加固、摸排、定位、清理等工作。目前已发现部分珍贵的标本。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启第四次考古发掘

“东至人”复原像

“华龙洞遗址除了发现人类遗址以外,还发现了6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人类使用的工具和大量砍砸痕迹,是继周口店以后我们国家发现的(同时含有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最为完整的一个地点,对于探查我们中华文明的演化历史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告诉记者。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启第四次考古发掘

华龙洞遗址发掘出土部分古人类化石

在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本体保护工程的前期工作中,东至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遗址发现部分古人类化石,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考古发掘,也是国家文物局近日批准的安徽省7个2024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之一。目前,该县正逐步加强华龙洞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启第四次考古发掘

华龙洞遗址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华龙洞遗址周边的环境改造,进一步将华龙洞遗址打造成为科研科普基地,为发展我们的考古游、研学游做出努力。”东至县文旅局文物保护股负责人金泽田说。

相关:池州市华龙洞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启动

(化石网cnfossil.com)据中安在线(记者 张理想):“哟!这是一枚大熊猫牙齿化石!”

5月12日下午,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刚刚清理出来的红棕色土壤堆成了一座小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作为发掘队领队,凭借专业的直觉,拿起一块碗口大的黄褐色胶结物,从泥缝里抠出指甲盖大小的小块,轻轻一拈,泥土剥落,洁白的齿状物便露了出来。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我们开展第四次正式发掘,分成4月到6月、9月到11月两期开展,发掘面积大概40平方米。”吴秀杰介绍,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组成联合团队,对华龙洞遗址开展发掘清理。这是继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以及石器等人类活动证据的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化石遗址。

30万年前的“东至姑娘”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人类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谜题。

2013年,吴秀杰第一次到华龙洞遗址考察,从学者前期发现的古人类重要线索推测,这里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从此她便与华龙洞遗址结下不解之缘,每年都要到东至县工作数月,并参加了历次考古发掘。

目前,华龙洞遗址已累计发现30余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唯一同时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颌骨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距今约30万年,属于古老型智人,并被命名为“东至人”。多年过去,吴秀杰对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现在,大家可以在发掘现场看到一个洞口。以前,这个地方是一块非常巨大的石头,能站20个人左右。我们采用爆破的方式,把石头爆破。一周以后,在石头的下面,就发现了古人类的头骨化石。”吴秀杰回忆道。

如今,在距离发掘现场1公里左右的华龙洞遗址陈列馆里,这个古人类头骨化石复制品安静地放在展柜里供游客参观。黄色的胶结物包裹着头骨,暴露出来几乎完整的眼眶、大部分额骨和部分面骨。

“它的脑容量大概1150毫升,头骨的演化地位处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的过程。头骨出现了明显的下巴颌,这是智人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但是又保留了一些原始的特征,比如非常粗壮的眉弓。”吴秀杰介绍道。

2021年,科研工作者对头骨面貌进行了雕塑法复原,清晰直观地展示了30万年前生活在华龙洞古人类的容貌特征,显示这是一位年轻的与现代人相似的个体面容。

吴秀杰解释说:“我们从牙齿的萌发顺序,可以判断这个个体年龄在13岁左右;从颅骨明显的额结节推测,这个个体大概是一个女性。古人类生存的寿命一般在25岁到30岁之间,13岁的个体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了。”

这是一个30万年前的“东至姑娘”!专家进一步指出,根据华龙洞古人类头骨上呈现的大量现代人特征以及面貌复原所展现的现代人容貌,这件头骨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现代人面部骨骼形态及容貌。这也提示,30万年前生存在华龙洞的人群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准现代人”!

远古时期的生活场所

一手拿着小铲子拨开泥土,一手仔细翻找“宝贝”。忽然,一个白色的小碎块出现在眼前,刘云霞老人顿时欣喜不已。

“这是动物牙齿,这是动物骨片。”刘云霞指着篮筐里的几个小碎块说。她是尧渡镇汪村村人,自2014年起就进入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工地,协助考古工作队开展初步清理工作,如今已经能熟练地从一堆泥土中寻找到古生物的遗存。

按照古人类标本资源的保存规则,华龙洞遗址出土的头骨化石被编为“华龙洞6号”。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遗址不断发现古人类个体零零碎碎的化石。如今,古人类个体的编号已经到了13号,这意味着华龙洞遗址曾经生活着10个以上的个体。

“这是一个原生的生活场所!”吴秀杰介绍,除了古人类化石,华龙洞遗址还发现了1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4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以及20余种小哺乳动物化石。

经整理鉴定,专家已经确定,华龙洞动物群有东方剑齿象、巨貘、大熊猫、谷氏大额牛、野猪、猕猴、棕熊、鬣狗、麂等。华龙洞出土的一些动物骨骼呈现非自然性的断裂,大量动物骨骼表面具有切割、砍砸、破碎等痕迹。专家推断,这可能是古人类宰杀食用动物的证据。

这是一幅远古时期的复原画面:30万年前,华龙洞附近丛林密布、动物成群,一群古人类在洞里生活,他们用石头做成的简单工具猎杀动物,然后带回洞中食肉寝皮、敲骨吸髓。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群古人类迁移或者进化,大量动物残骸、石器工具和稀少的人类遗骨却长埋地下。

“目前,我们发掘的面积还非常小。大家可以看见,发现古人类头骨的洞口两侧还有很多的胶结物,这里面肯定有大量的化石,我们期待未来有更重大的发现。”吴秀杰满怀憧憬地说。

带不走的文化财富

去年,“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以丰富详实的资料讲述从猿到人的百万年活动历程,生动呈现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华龙洞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以实物和图片的形式参与展出,彰显了安徽长江流域是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区域,为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提供了科学实证。

由于在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生物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等学科上重要的科学价值,华龙洞遗址2015年进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名单,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2019年,华龙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何把丰硕的考古成果呈现给普通观众,进一步发挥公众教育价值?东至县将原建新中学校址改建为华龙洞遗址陈列馆,相继建成展陈楼、专家楼、科普楼。走进展陈楼,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化石不仅展示着华龙洞考古成果,而且向普通观众普及着古人类演化的科学知识。

“我们县专门成立华龙洞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文旅局增设华龙洞遗址管理所,加强华龙洞遗址的机构运行和日常管理。同时,编制《华龙洞遗址保护规划(2021-2035)》,规范华龙洞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东至县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华龙洞遗址科研科普基地,目前初步完成了华龙洞古人类科普中心建设。吴秀杰说:“我们期待打造一个考古游、研学游的科普基地,为东至留下一份带不走的文化财富。”

相关:池州市华龙洞遗址第四次发掘,有望发现更多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 “东至人”,揭开你的盖头来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安徽日报(记者 徐建):“从4月10日开始,我们进行田野发掘,现已发现大量的鹿、牛、野猪、大熊猫等动物的牙齿和骨骼化石以及古人使用的石器。其中,4月26日、5月8日收获最大,重要化石编号分别有30件和38件。”5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驷统告诉记者。当天,他和硕士研究生刘博轩带领着7名工作人员,一边清理池州市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内的大石块,一边细心发掘地层里的“宝贝”。

华龙洞遗址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村民组,面积8.6万平方米,发育于古生界中寒武统条带状微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岩系中,属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自1988年底被发现至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东至县一起,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8年,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的正式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数百件石制品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标本。根据遗址动物群组成,结合初步的铀系年代测试,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阶段所处的地质时期大约为中更新世中后期,距今约30万年。

“鉴于华龙洞遗址在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生物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等学科上重要的科学价值,2015年进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名单,入选‘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发现的30万年前人类头骨化石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2019年,华龙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东至人’化石亮相国家博物馆。”东至县文旅局文物保护股负责人金泽田向记者介绍。

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2024年2月至11月对华龙洞遗址进行第四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40平方米,获得批准。项目负责人为古人类学家吴秀杰研究员,主要业务人员多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学者。

“华龙洞遗址具备多重价值,最重要的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吴秀杰说,华龙洞遗址已累计发现30余件古人类化石和1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4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以及20余种小哺乳动物化石,出土化石1.2万余件。

“华龙洞是继周口店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以及石器等人类活动证据的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遗址。华龙洞古人类体质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在演化上属于古老型智人。”吴秀杰告诉记者,“东至人”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唯一同时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颌骨的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华龙洞遗址是我国发现的第五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遗址,也是一处出土人类化石和考古材料极为丰富的综合性古人类遗址。

该遗址考古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既保留有许多东亚古老型人群的特点,也有许多现代人的特点,为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直立人分布、演化、变异等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物证。同时,华龙洞遗址进一步证实安徽是我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对华龙洞遗址的研究可作为中国大陆地区人类连续演化的证明材料,对中华民族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掘为主动性发掘,通过发掘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人类化石,有望找到更多的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包括石器、具有人工痕迹的骨片等,分析华龙洞形成的机制及坍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华龙洞古人类的生存模式和演化意义。

近年来,东至县高度重视华龙洞遗址保护与利用,成立华龙洞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编制遗址保护开发利用规划,严格按照“国保”要求对华龙洞遗址开展“四有”管理。同时依托华龙洞遗址,建设华龙洞遗址陈列馆,总面积8300平方米,含展陈楼、专家楼、科普楼等特色专题展览,开展考古游、研学游等科普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10余次,发表国内外学术专著和论文18篇。

记者手记

2015年11月20日,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在东至县召开。会上,相关专家学者宣布,2014年至2015年期间,在华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东至人”。

人类从哪里来?远古人类是如何生活、又如何一步步走向现代人的?这些未解之谜,无不牵动许多人的好奇心。华龙洞遗址显示: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华大地就是适合人类生存繁衍的一块“宝地”。据专家介绍,生活在华龙洞的古人类,已经在自然界占据主导地位。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实我省是我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作为我省首次发现的既有人类化石又有旧石器的遗址,对于探讨东亚古人类的演化、分布与变异具有重要价值。这个被誉为安徽的“周口店”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尚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相信随着发掘的深入,华龙洞有望带来更多的发现。

相关:古人类遗址版图上的安徽坐标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启第四次考古发掘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安徽日报(记者 张理想 整理):除了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安徽境内发现了多处古人类活动遗址或古人类骨骼化石,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和研究线索。

繁昌人字洞

位于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癞痢山南坡,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240万—200万年,是已发现亚欧大陆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发现了石制品和骨制品200多件,以及包括高等灵长类原黄狒和江南中华乳齿象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8000多件、近百种。人字洞遗址被认为是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最重要的实证地之一。

和县直立人

又称“和县猿人”,1980年发现于和县龙潭洞,距今40万年。和县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共有14件,包括1件完整的头盖骨、2件头骨碎片、1件附带两枚牙齿的下颌骨残段,以及10枚单个牙齿。和县直立人头骨测量特征与印度尼西亚直立人相似,而与其他中国直立人差别较大。其牙齿特征可能保持了其祖先的原始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周口店等人群已经消失,和县人或许代表着一个在隔离环境下生存的直立人群。

巢湖银山智人遗址

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巢湖市银屏镇,获得包括1块不太完整的人类枕骨化石和1块附连3枚牙齿的左上颌骨及3枚零星牙齿,距今20多万年。这是安徽继和县猿人化石发现之后,古人类与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也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的古人类遗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华龙洞 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