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巧借“近水楼台”,课堂搬进地质博物馆

小学巧借“近水楼台”,课堂搬进地质博物馆

小学巧借“近水楼台”,课堂搬进地质博物馆

(化石网cnfossil.com)据长江日报(记者 刘嘉 通讯员 程倩 吴雯 图):“这块灯影恰尼虫化石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块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也是全球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恰尼虫’实体化石……”3月15日下午,汉口辅仁小学东校区三(2)班的孩子们来到湖北地质博物馆“上课”。这学期,该校开设了“周边资源实践课程”,开发学校周边资源,让孩子们在教室外的广阔空间探索、学习。

湖北地质博物馆离汉口辅仁小学东校区不远,步行只需要10分钟。15日下午4:00,孩子们背上书包,来到博物馆,在“生命演化厅”“资源与环境厅”参观、学习。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一份“学习单”,上面提前列出相关问题,引导他们在博物馆中寻找答案。

“哇!恐龙站起来有这么高啊!”在“生命演化厅”,同学们一下子就被恐龙骨架和恐龙蛋化石吸引住了。讲解员老师向大家依次介绍恐龙名称、特点和恐龙相关知识。男生邓安麒说,他知道了可以通过牙齿分辨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牙齿钝一些的是食草恐龙,锋利些的是食肉恐龙。“我还第一次知道有一种恐龙和湖北有关,叫‘湖北郧县龙’,这些恐龙骨架和恐龙蛋化石,让我仿佛看到了中生代恐龙世界的兴盛和衰亡。”邓安麒说。

在“资源与环境厅”,形态各异的“石头”引来孩子们的惊叹。在讲解员介绍下,大家了解了湖北省的地貌特点,认识了绿松石、蓝石棉、水晶、孔雀石等。“每一种石头都是地质变迁的见证,大自然真的有神奇的力量。”女生陈姿凝说。参观结束后,孩子们拿出“学习单”,记下当日所学,互相讨论交流。

汉口辅仁小学东校区执行校长丁莎莎介绍,这学期,学校构建起了“5+N”课程圈体系,即“周边资源实践课程圈”“辅仁有‘渔’德育课程圈”“STEAM项目式学习课程圈”。三大课程圈各具特色,相互交融,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其中,“周边资源实践课程”,是针对课后服务打造的课程品类。学校利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开发周边资源,在教室以外的广阔空间,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场所,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学校已开发有“地貌微世界课程”“新能源启智课程”“人文自然体验课程”“‘红与蓝’生命安全课程”等。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