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3月6日讯(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戴璐岭 何佳欣 摄影报道):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有什么了不起?

在四川甘孜皮洛遗址,出土了这样一块石头——手斧,彻底解决了中国、东亚有没有真正阿舍利技术体系的争议;

在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了这样一堆石头——植物化石,填补了世界上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没有丰富植物遗存的历史……

在这个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几乎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区。然而在近几年,却交出了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皮洛遗址和资阳濛溪河遗址相继入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皮洛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濛溪河也正在评选2023年十大发现。

如今,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已然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郑喆轩做客四川新传媒集团新媒体会客厅

2014年,这个刚刚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年轻小伙,毫不犹豫选择了来四川工作,背后的原因就是为了找“石头”。“四川在很长时间几乎是旧石器文化的空白区,有部分学者还认为四川盆地没有或者至少很晚才有少量古人类的存在。”

“我不信。”

带着对石头的热爱,他一路从皮洛走到濛溪河,参与并见证了近年四川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全过程。

01:他与手斧

“这一天在康定市东俄洛,我发现了个石头。起初我是懵的,不知道是个什么。研究了半天,才确认了这是一件手斧。”

——2019年3月31日郑喆轩

记者初见郑喆轩时,他正在濛溪河遗址研究刚刚发现的动物化石,脸上带有学者一贯的严肃及认真,像极了最近网络上最火的“i人”(指性格比较内敛、内向的人)。但一说起他与石头的故事,郑喆轩一秒切换成“e人”(指性格比较外向的人,比较自来熟,非常能热场),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四川在很长时间几乎是旧石器文化的空白区,仅零星发现了‘资阳人’等十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但我觉得四川丰富多样的环境气候是很适合古人类生存的。并且不是还有‘资阳人’头骨化石、鲤鱼桥遗址这些吗?这都是古人类存在的证据。”

但他没想到,这石头还真不好找。

郑喆轩苦笑着摸了摸头,刚开始的四、五年间,他平均每年300多天奔波于四川的城镇乡野,从事配合铁路、水库、高速公路等基本建设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就是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保护,是我们考古人工作的常态和使命,如果我们不去,珍贵的遗址文物可能会被各种工程机械破坏。”

在这段时间里,郑喆轩一边做着常态工作,一边留意着沿途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琢磨哪些地方可能还保留着古人类的遗址,思考如果以后有时间怎么在这些地方开展旧石器调查。

2019年3月底,转机出现了。

当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川藏铁路考古调查,郑喆轩主动请缨,在调查铁路沿线文物之外,进行旧石器专项调查。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皮洛遗址地貌调查

高原地区高寒缺氧,相对稀少的动植物资源让早期人类探索和开发困难重重,那么最早的人类是如何登上高原?又是如何适应高海拔地区环境?

带着疑问,郑喆轩和团队从康定开始一路进行拉网式的调查。翻过折多山后,宽广的河谷、绵延的阶地,深厚的第四纪古土壤让郑喆轩感到惊喜,这里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古人类生存。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川西高原考古调查

在高原上考古,远比想象的更难。3500米的高海拔对这个第一次踏上高原的队伍来说困难重重。由于氧气稀薄,一个10余米的缓坡,大家要停下来休息几次,中途还面临各种极端天气,早上是万里晴空,午后就可能风云突变,偶尔还会刮大风、下冰雹。

“再坚持一下。”郑喆轩时常鼓励着身边伙伴们。终于,3月的最后一天,在康定市东俄洛一无所获、队伍即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时,在一处两河交汇的前凸阶地上,不服输的郑喆轩,又爬上了坡。而就是这个坡上,让他惊喜地发现了在旧石器时代非常有代表性的工具——手斧。

拿着手斧,郑喆轩起初是懵的,不知道是个什么。

他赶紧叫来了师兄陈宥成,两人端详了好久,研究讨论了半天,最后才确认了这就是一件手斧。

“我其实平时几乎不发朋友圈的,但那天我第一时间发了个朋友圈想给大家分享。”郑喆轩说。

02:他与皮洛

“这天,我一直在捡‘石头’,腰都总是弯着,没打直过。”

——2020年5月11日 郑喆轩

手斧的发现,让郑喆轩和团队笃定,这里一定还会有更重大的发现。

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们多次进入甘孜州,一共在康定、理塘、稻城、炉霍、道孚等县发现包括多处含手斧点在内的23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点。

其中,皮洛一直是郑喆轩心心念念的一块土地。实际上,2019年4月,郑喆轩和团队就在稻城县做了基础的地形地貌探查。在距离皮洛遗址不到一公里的高坡上,就已经远远地看到了它,但因为要去下一个地点,没来得及前往仔细勘查。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遗址发掘地

“皮洛,在藏语中意思是两河交汇处的开拓平地。这里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我如果是古人类,我也会选择这里居住。”郑喆轩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年5月11日,考古队在稻城县七家平洛村后的三级阶地发现了一些简单的石核以及石片。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发掘现场

第二天,惊喜频现。第一件典型的手斧被发现,很快又发现了第二件、第三件……

“这个遗址‘不一般’。”当时,郑喆轩就笃定地说道。

5月14日,震撼的场景出现了:一个区域的地表,暴露出大量石器。

“我一直在捡‘石头’,腰都总是弯着,没打直过。”郑喆轩那天脸都乐开了花。虽然发掘的当天,天公不作美,又是刮风下雨,又是下冰雹,但大家宁愿被冰雹砸,也不愿意收工。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皮洛遗址发现的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郑喆轩带队在皮洛考古发掘,直到11月末,大家才从高原上撤下来。

7个多月的时间成果丰硕。他算了算,在皮洛遗址共发现近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在这里,完整保留、系统展示了“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首次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

“这为我们探索古人类的行为和现代人的出现和扩散提供了关键性材料,突破了我们既有的认知,那就是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没办法在高原生存。而发现的手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证据。”看着这些全新的发现,全程参与考古发掘,见证从“无”到“有”的郑喆轩非常欣慰。

03:他与濛溪河

“搞清楚‘资阳人’的前世今生,濛溪河遗址可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2021年9月13日郑喆轩

2021年9月,一场洪水冲垮资阳和乐至交界的五一水坝,冲刷出部分乌木、动物化石。资阳濛溪河遗址因此被发现,一个数万年前的“远古世界”就此浮现在人们眼前。

一开始,濛溪河只是按照常态性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来处理。但在9月13日这一天,郑喆轩的同事们发来了一张张洪水冲刷出的乌木、动物化石的照片,请他帮忙判断。看着同事们的照片,郑喆轩按耐不住了,立马从皮洛遗址赶往资阳。“虽然能确定是动物化石,但它到底和人有没有关系,通过照片反馈的信息是很模糊的。我必须要去现场看看!”

来到现场后,郑喆轩仔细观察了河道情况。虽然洪水过后,河道“风平浪静”,但大片淤积的滩头地上仍有许多铁丝、细网,有被划伤的风险。略带犹豫,郑喆轩还是带着手铲等工具下到河边的滩涂里,在齐膝深的淤泥里,他一直走了几百米。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濛溪河遗址发现时考古调查现场

“当时同事都觉得太危险了,让我上去,但我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至少要把它看完才行。”郑喆轩回忆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快到尽头的位置,他欣喜地发现了明显有打制痕迹的石器和地层堆积,而这就代表有古人活动遗址!

在其后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沿濛溪河岸又调查发现了11个相互关联的遗址点,构成了濛溪河遗址群。

一块石头 两座遗址 三份建议

濛溪河遗址发现时采集的石器和动物化石

“我们初步分析,濛溪河遗址为古人类在水边栖居形成,文化层分布在濛溪河现在的水位以下,为特殊的饱水埋藏环境,得以保留大量有机质材料。”郑喆轩说,目前濛溪河遗址已出土各类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10.5万余件,这些石器包括了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典型的旧石器时代遗物。现场发现的植物类材料,为研究人员还原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宝贵资料。“遗址还发现了珍贵的骨器和木器,尤其是木器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

上世纪50年代,在沱江流域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古人类化石“资阳人”头骨曾震惊世界。而濛溪河遗址距离“资阳人”的发现地仅35公里。“搞清楚‘资阳人’的前世今生,濛溪河遗址可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郑喆轩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濛溪河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权威专家认为,濛溪河遗址是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物质遗存和相关行为要素最丰富全面的遗址之一,并认为“特殊、罕见、价值重大,具有世界性意义”。

谈到全国两会,郑喆轩说,“这次,我依然聚焦我的专业领域,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四川旧石器考古与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有关进一步推动蜀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加快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郑喆轩说,“近年来,四川考古发现取得丰硕成果。展望未来,我们新时代的考古人也要保持初心、赓续前贤,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新局面贡献力量!”

他期待着,下一个石头的“新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