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萨拉乌苏丨“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鄂尔多斯举办

亘古萨拉乌苏丨“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鄂尔多斯举办

国际论坛开幕现场  摄影  杨亚东

亘古萨拉乌苏丨“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鄂尔多斯举办

国际论坛授牌仪式  摄影  杨亚东

亘古萨拉乌苏丨“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鄂尔多斯举办

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摄影  杨亚东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国际在线内蒙古消息(张国文):8月1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的“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举行。

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国内考古领域科研院所、高校和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外考古领域科研机构、高校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上,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市长杜汇良致辞,介绍了“河套人”考古发掘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分别为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颁授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萨拉乌苏工作站”“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博士工作站”牌匾;与会有关领导还举行了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和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开馆仪式。开幕式后,部分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作了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为期3天,与会专家学者将实地考察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考古现场、考古保护棚,并围绕萨拉乌苏、旧石器与环境考古、河套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4个专题展开研讨,针对河套文化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行座谈交流。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是20世纪20年代“亚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始现之地。

1922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裴文中将这颗牙齿化石代表的古人类称为“河套人”,这是在中国第一次较多地发现旧石器,也是中国以至东亚大陆第一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新一轮考古发掘启动以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和乌审旗委、政府高度重视萨拉乌苏遗址考古发掘和综合研究工作,聚焦提升遗址保护利用整体水平,实施了建章立制、考古发掘、保护提升、展示利用、“双遗”申报“五大工程”,目前已形成包括发掘出一批文化遗存、成立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建成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等在内的10项标志性成果,推动遗址保护利用水平全面提升,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河套人”发现100周年 中外学者重新定义“一颗牙”

(化石网cnfossil.com)据中新网鄂尔多斯8月14日电 (记者 李爱平):围绕“一颗牙”,14日,来自中、日、俄、法等国的上百名学者展开高频讨论,重新定义“这颗牙”。

当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启幕。

1922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在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遗址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将这颗牙齿化石代表的古人类称为“河套人”。这是在中国以至东亚大陆上,第一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该发现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此次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考古部门围绕“这颗牙”开展的考古发掘,已发现人类化石、石器化石38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种类多达45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刘俊认为,著名的“河套人”牙齿为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铺下了科学发展的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汇良表示,100年前一颗牙齿化石的出土轰动了海内外,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从此,一代代专家学者历经百年而不辍,用系列考古发现触摸远古根系,不断揭开古“河套人”的神秘面纱。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进认为,100年来,“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为研究内蒙古历史、人类文明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张跨越时代、恒久闪耀的文化名片。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欧阳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常开心参加此次论坛,并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河套人”牙齿的来龙去脉。“这次参会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在考古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萨拉乌苏工作站”和“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博士工作站”授牌仪式,以及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开馆揭牌仪式。

相关:“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举行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光明日报鄂尔多斯8月14日电(记者高平、尚文超、王潇):8月14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国内考古领域科研院所、高校和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外考古领域科研机构、高校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分别为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颁授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萨拉乌苏工作站”“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博士工作站”牌匾;同时,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和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开馆揭牌。

本次论坛为期3天,与会专家学者将实地考察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考古现场、考古保护棚,分别围绕萨拉乌苏、旧石器与环境考古、河套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4个专题展开研讨,并针对河套文化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行座谈交流。据介绍,本次论坛对于系统开展古“河套人”研究、丰富完善中华文明起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借助国内外智库资源,达成一批新的研究共识,形成一批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提升河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研究再上新台阶。同时,论坛的举办也将有效促进和加快萨拉乌苏遗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对于将遗址打造成世界级古人类学及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重要平台和科普基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蕴含着丰富的晚第四纪地层、古生物、古气候与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等地质信息,而尤为重要之处,它是20世纪20年代“亚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始现之地,揭开了在当时欧洲人视角中的遥远而神秘的亚洲人类起源的序幕。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5日 09版)

相关:遇见“河套人”|国内外专家学者亲身感受萨拉乌苏遗址魅力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马骏驰):8月14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开幕。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遗址区考古保护棚和考古体验棚,聆听讲解,深入了解萨拉乌苏考古成果。

“河套人”曾经繁衍生息的萨拉乌苏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批有可靠地层学、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迄今为止,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人类化石出土地点 1 处,旧石器文化遗址 2 处,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出土地点 22 处,哺乳动物及鸟类化石 45 种。

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位于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展陈分为筚路蓝缕百年路、重返河套人家园、打捞河套人秘密、探访我们的祖先、铺筑通向未来路5个板块,累计展出各类展品300余件。

萨拉乌苏遗址考古体验棚位于萨拉乌苏遗址范家沟湾,共设置 6 个体验区和 2 个展示区,是以范家沟湾的考古历史、考古发现、考古科普为依托,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互动学习景点。

萨拉乌苏遗址考古保护棚位于萨拉乌苏遗址邵家沟湾,棚内重点展示 2021 年以来两个考古发掘剖面,使参观者能够直观感受萨拉乌苏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原生层位。该遗址点共出土披毛犀、河套大角鹿等古生物化石 3000 余件,萨拉乌苏旧石器 500 余件。

相关:萨拉乌苏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找到邵家沟湾遗址点准确位置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 刘晓波 呼和牧仁):8月14日至16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专家找到并确认了1923年法国学者发掘的邵家沟湾遗址点的准确位置。

1922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裴文中将这颗牙齿化石代表的古人类称为“河套人”,这是在中国第一次较多地发现旧石器,也是中国以至东亚大陆第一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其后在近百年的学术史中,萨拉乌苏遗址始终在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研究进展。迄今为止,在萨拉乌苏遗址范围内发现了人类化石出土地点1处,旧石器文化遗址2处,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出土地点22处,哺乳动物及鸟类化石47种。

萨拉乌苏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是在1923年对邵家沟湾地点的发掘,此后该地点就被掩埋黄沙之下,近百年来虽经多年考察寻找,却并未有人找到其确切的位置。第二次发掘是1980年对范家沟湾地点的发掘。2021年起,萨拉乌苏遗址开始了第三次的正式考古发掘。此次参会相关领域专家表示,2021-2022年度的发掘取得了新的考古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福友表示,结合历史图像资料、发掘文字记录和今天的地形对比,通过新的考古发掘,实地找到并确认了1923年法国学者发掘的邵家沟湾遗址点的准确位置,纠正了之前将其鉴定为王氏水牛发现地的错误认识。

同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通过系统的考古发掘,在邵家沟湾地点发掘出两个包含打制石器的文化层,扩展了对遗址文化序列的认识。对范家沟湾遗址点的发掘确认了文化层的准确层位,并在主文化层之下,又发现一个新的文化层。两个地点都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打制石器、木炭和烧骨等文化遗物,同时出土大量动物碎骨,部分碎骨上有明确的人工痕迹。在两个遗址点的发掘都形成了地层准确的考古剖面,厚度均超过五米,为萨拉乌苏遗址的年代、环境、古地貌、古气候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地层。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河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