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中国缙云甲龙牙齿微痕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中国缙云甲龙牙齿微痕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中国缙云甲龙牙齿微痕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中国缙云甲龙牙齿微痕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中国缙云甲龙牙齿微痕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化石网报道)据浙江自然博物院: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SCI索引)杂志于2021年3月11日在线发表了由浙江自然博物院金幸生、郑文杰和日本东京大学综合博物馆久保泰、久保麦野合作完成的关于中国缙云甲龙牙齿微痕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缙云甲龙是发现于浙江缙云壶镇的甲龙类恐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具有尾锤的甲龙类恐龙。本研究对中国缙云甲龙的归入标本(ZMNH M8961)的牙齿进行了微痕分析,为甲龙类上下颌咬合机制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动物在上下颌闭合和咀嚼时会在牙齿表面留下擦痕,对这些擦痕进行分析可以对食性和咀嚼方式等有一定的了解。甲龙类的牙齿较小,相对于角龙类和鸭嘴龙类等类群较为原始。在进行牙齿微痕分析之前一般认为甲龙类只能进行简单纵向闭合,无法进行有效的咀嚼。近些年,古生物学家通过牙齿微痕分析发现甲龙类的一些种类在纵方咬合后,还能进行一定的前后向咀嚼。

本次研究利用激光微聚焦显微镜对中国缙云甲龙的牙齿进行了微痕分析,分析发现中国缙云甲龙下颌牙齿的磨蚀面上半部分的擦痕为竖直方向,而下半部分则变为水平方向。这说明中国缙云甲龙在上下颌闭合后,还能进行前后向咀嚼。这种较为精确的双向颌骨咬合机制(biphasal jaw mechanism)在甲龙类中主要发现于结节龙科甲龙,在甲龙科中之前只在晚白垩世北美的一些种类中有发现,这是首次在亚洲甲龙类中发现这种咬合机制。

本次研究将甲龙科恐龙演化出这种复杂咬合机制从之前认为的白垩纪末期提前到白垩纪中期,向前推进了至少1000万年。研究同时发现这各种咬合机制在甲龙科和结节龙科中分别演化出来,说明甲龙类咬合机制的演化有高度可塑性。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