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

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

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

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资料图)

(化石网报道)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李雯 何文朔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余康生 徐琪琪):“和县猿人是继北京人、蓝田人之后,我国古人类学研究又一重大发现,首次揭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活动奥秘,提出了‘该地区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重要地区之一’的科学命题。”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陶福菊提出,目前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进入了关键时期,希望加强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为马鞍山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作出贡献。

和县猿人遗址首次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活动奥秘

“和县人头盖骨完整程度堪称中国之最,闻名于世。该遗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是马鞍山教育、文化、旅游等事业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1月31日,安徽省人大代表陶福菊告诉记者,和县猿人遗址1981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原则同意《和县猿人遗址保护规划》,并提出了具体修改和完善意见。2018年9月,省政府公布实施。2013年,和县在县博物馆设立“和县猿人遗址陈列馆”。

“今年,我们调整出574亩土地生态红线,以便今后保护开发。”陶福菊表示,近期当地政府部门正在编制《和县猿人考古遗址公园可研报告》,但和县猿人遗址还处于原生态,保护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加强和县猿人遗址学术研究

“和县猿人是和县的一张名片,也是马鞍山、安徽的一张名片,虽已沉睡几十万年,但现已具备保护利用的基本条件。”陶福菊提出,建议我省要加强学术研究。据悉,因当时的历史客观因素制约,和县猿人遗址的发掘没有发表遗址发掘报告,制约了后来的研究。在学术上,和县猿人缺乏关注和研究,影响到和县猿人的知名度、吸引力。

“建议省里多联系一些古人类方面专家学者来研究和县猿人,不定期举办论坛,推动和县猿人研究再上台阶,进一步提高遗址公众知晓率。”陶福菊说。

提升遗址本身的可读性、观赏性

陶福菊提出,建议我省加强考古发掘。“自1980、1981年考古发掘以来,和县猿人遗址再没有进行过考古发掘。目前,遗址本身可读性低、观赏性差。”陶福菊建议,我省要在省级方面对和县猿人遗址考古发掘上给予支持帮扶,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考古所联系,适时对猿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遗址进行更深入仔细的考古调查、勘测与发掘工作,扩大考古发掘作业面,提升遗址本身的可读性、观赏性。

此外,陶福菊提出加强机构编制。“和县猿人遗址保护涉及到发改、财政、国土、交通、环保、文物等部门,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保护。建议参照和借鉴凌家滩遗址保护做法,同意成立和县猿人遗址保护管理处,具体负责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开发工作。”陶福菊表示,希望能够加强资金支持,同推动项目建设。

2004年的相关报道:“和县猿人”在诉说!

(化石网报道)据江淮晨报(靳生 李远波/文 刘兵生/摄):安徽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文物大省,目前仅国家级保护文物单位就有36个。这36个国宝级文物,有的保护得较好,有的则存在一定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辨证关系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些“国保”现状如何,本报特派记者前去探访,从今日起推出“国保探访”系列报道。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猿人遗址因为被写进了教科书,声名显赫,然而其保护现状则和其重要性极不相符。昨天下午,记者在遗址现场看到的景象,让人不得不为这一国宝担忧。这一遗址位于和县善厚乡汪家山北坡。1980年11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考古所在这里发现一具我国最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化石被专家称为“科学上的珍贵”。它填补了安徽省旧石器时代的空白。经专家鉴定,头盖骨化石为20岁左右的男性猿人,距今约30万年,定名为“和县猿人”。在此之前,普遍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唯一摇篮。“和县猿人”的发现,说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科学家推断,和县猿人的时代不会比北京猿人的时代晚,至少说是同时,甚至有可能和蓝田人相当。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和县猿人”遗址龙潭洞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事隔多年,遗址现在保护情况怎样?记者走进了这一位于大山中的遗址。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荒岗野地(见图)。靠近后,记者看到遗址仅仅采取了简单的保护措施,只在上方用一堵不足40厘米的小石墙圈了半圈,据说是用来挡水的。由于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现在不时有小孩子跑到这里玩耍,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破坏。记者看到,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遗址处的泥土松散,岩石粉化现象严重。“瞧,这是前天一群孩子来这里掏出来的印迹。”业余负责看护的老石指着一处新鲜的痕迹痛心地说。该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说,和县境内共有2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而县文管所现有人员只有5人,加上财力匮乏,一下子照管不过来,所以遗址现在没有专门看守人员,只是从附近的村庄临时请了个60多岁的老头业余看护。这位负责人还透露说,为了保护遗址上级文物部门曾拨出30多万元的专款,但真正用于保护的却微乎其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和县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