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人应足额收“保护费”

据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钱夙伟):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老城乡挨小村委会大那乌村民小组和上那蚌村民小组境内的元谋人遗址在1965年被发现,保护面积约768.15亩。然而48年过去了,如今固定的保护经费几乎为零,科考发掘也已停滞近3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元谋人,或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猿人,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元谋人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中国及一些国家已将此发现写进了教科书。

然而,“这几年,提元谋人提得少了。”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元谋人还存有疑问:两枚牙齿化石是在地表被发现的,而没有在土层里,说服不了人;没有发现头骨,脑容量等重要特征难以判定;找到了炭屑和用火的痕迹,但有没有可能是雷电引发的火灾?发现了旧石器,伴生出土的动物骨骼也有被加工的痕迹,但是不是元谋人所为?研究人员太渴望在元谋找到更多更新的证据。“与国外对于古人类长期的连续性的研究相比,我们对元谋人的研究已经滞后了。”

这显然需要资金,然而,多年来,县里和上级均没有固定的保护经费投入,元谋人遗址至今没有管理用房,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没有任何围挡,谁都可以随意进出。看着遗址边缘原本平坦的地貌变得沟壑纵横,接触元谋人遗址30年的楚雄州博物馆研究员张家华焦急地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很可能将埋在地下的文物冲走。固然,因为“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1.62亿元”,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保护经费几乎为零”仍然宽容和理解,但于元谋当地官员,实在应该汗颜。

实际上,文物保护受制于经费的尴尬,公共财政乏力,于不少地区,几乎成了堂而皇之的理由,也因此成了无所作为的遁词,这样的例子几乎不胜枚举,比如始建于1921年的云南腾冲英领事馆,蕴含着历史沧桑、民族记忆、文化内涵,因为修缮资金的“不到位”,居然成了拉撒之处。然而,仍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元谋人应该是我们的“老祖宗”,其保护,也是如此的不堪。无论如何,也没有到“保护经费几乎为零”的地步。

据称2012年,云南省提出率先建设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高端知名景区,希望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元谋古人类”位列其中。然而,元谋人虽然历史价值高,但由于出土文物少,观赏性不强,交通也不方便,目前还没有找到愿意投资的合作单位。文物保护居然寄托于商业开发,于“元谋古人类”的保护,“差钱”是必然的。

让人感动的是,“元谋人遗址就是靠村民们的责任心才保护下来的。”与当地村民相比,政府显然应该更有钱,其实,于不少地区文物保护几乎让人绝望的现状,关键还在于文物保护的观念问题,而根子则在于官员的责任意识。无疑,当文物保护也与官员的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当文物保护不力,一概拿相关官员是问,官员才会有对文物保护法的敬畏,也才会摆正文物保护的位置,而经费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中国化石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元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