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宝库”辽西

日前,关于“辽西北票发现迄今体形最大带羽毛恐龙化石”的报道,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恐怕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不仅是大型恐龙,甚至恐龙本身就是一个“赤裸动物”的代名词。不过,现在恐龙的形象却突然发生了历史性的颠覆——试想一下,“一个毛茸茸的肉球在地上跑来跑去捕猎”,是否太有趣了?

不过,最让人瞩目的是,发现此次“华丽羽王龙”的辽西,此前已经连续多年发现了大批举世瞩目的古生物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眼中当之无愧的“圣地”。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胡东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更笑言:“辽西出土的古化石每年都在‘震颤’世界。 ”那么,辽西为何能成为“古生物化石宝库”?此次出土的“华丽羽王龙”又有哪些神秘之处?连日来,本报记者连线多位古生物学家,进行揭秘。

辽西恐龙考古不完全记录

1996年原始中华龙鸟

传统观点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长满鳞片,像现在的蛇类、龟类、鳄类一样。而1996年在朝阳的北票发现了一件化石,似龙似鸟,身上长着一种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最初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比德国始祖鸟还要原始的鸟类,所以命名为原始中华龙鸟。中华龙鸟的发现意义在于,它代表第一个长“毛”的恐龙,这是对传统恐龙概念的颠覆。

1997年意外北票龙

在北票又发现了一种恐龙,被命名为意外北票龙。这种恐龙估计体长有5米左右,身上也发现了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即一些专家认为的原始羽毛。

1998年千禧中国鸟龙

北票又发现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被命名为千禧中国鸟龙。它身上也发现一种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但这种细丝状的东西具有分叉结构,科学家称这是羽毛进化的原始阶段,作为原始状态的羽毛要比中华龙鸟的进步。

2001年张氏中国猎龙

在朝阳上园镇陆家屯一带又发现了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命名为张氏中国猎龙。这种体长不足1米的小恐龙,前肢能像鸟的翅膀一样侧向伸展,后肢修长,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虽然这种恐龙化石上没有保存软组织结构,但科学家推断,它也身披羽毛。

2009年赫氏近鸟龙

在建昌县玲珑塔镇发现了一种也是四肢和尾部都长有羽毛的恐龙,被命名为赫氏近鸟龙。近鸟龙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

2011年顾氏小盗龙

朝阳县大平房发现了一种恐龙,被命名为顾氏小盗龙。这种恐龙生活在树上,前肢和后肢都羽化为翼,所以人们管它叫四翅恐龙。这种恐龙可以从高处向下滑翔。这一发现支持了鸟类恐龙起源说中的树栖起源说。

辽西为啥是古生物化石“宝库”?

所有古生物学家都说:辽西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实至名归。

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上河首村,是辽西朝阳北票的一个普通村庄。然而从1999年开始,这里突然变得不平凡起来:那年深秋的一天,一位村民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块上面印着酷似鸽子图案的精美石板。很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震惊了世界。2000年初,闻讯而来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此进行了野外化石发掘,结果发现了大量鱼类、鸟类、恐龙类、昆虫类、龟类、植物类等古生物化石标本,其埋藏之浅、品种之丰富、科研价值之高,令科学家们瞠目。当时,美国的《科学》杂志撰文称:“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在如此连续的时间和如此集中的区域内保存如此众多、如此精美的古生物化石。 ”

很快,村庄的宁静被打破,数百盗挖者蜂拥而至,挥锹抡镐,挑灯夜战,化石贩子也闻风而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多少珍贵化石被无情击碎,不得而知;一块品相完好的鱼类化石,不值今天化石公园的一张门票。

种类:涵盖了45类343个属辽西的化石,只要挖出一件,就是一个新观点、新学说

上河首村,只是辽西的一个缩影。

如今,走进朝阳,那里的人们都会骄傲地告诉你,朝阳是“第一朵花绽开的地方”、“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在北票四合屯、上园乡炒米甸村,在凌源大王杖子乡,在朝阳的联合乡大平房村,在广袤的辽西大地,陆续出土了圣贤孔子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波罗赤鸟、娇小辽西鸟等珍贵鸟类化石,出土了辽宁角龙、千禧中国鸟龙等恐龙化石,出土了早期哺乳类、青蛙、蜥蜴、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辽西化石,涵盖了45类、343个属、628个种,包括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忠实记录了1.2亿-1.3亿年前中生代的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时期生命演化进程,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并且创造了古生物研究史上的多项世界之最。

如今,关于化石的价值,流行着一个说法:“一只鸟,一栋楼”。据说,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里的一块娇小辽西鸟化石,美国权威专家的估价是1.5亿美元。

在古生物学家眼里,辽西是他们的“圣地”。胡东宇就表示,在古生物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来过辽西的中生代古生物研究学者不是一个合格的学者。因为旧称“热河”的辽西埋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保存状态上,都远远超过世界其他著名的化石生物群,是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宝库。“从时间上来说,辽西的古生物化石正处在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早期,几乎涵盖了当今所有生物门类的祖先。 ”研究古脊椎动物多年、并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张氏朝阳翼龙”命名的学者张万连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辽西的化石,只要挖出一件,就是一个新观点、新学说,或者把传统的古生物观念改变颠覆了。

探寻:为何有这么多古生物化石辽西这个地方非常特殊,有着其独特的保存环境

那么,为什么辽西地区会出现这样多的珍稀化石呢?是否可以断言,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生物是独一无二的呢?

对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解释说,“我们对恐龙的认识还是有限的。恐龙生活在距离现在上亿年前,当时地球上生活的恐龙很多,每个大陆都有。但最终能够形成化石且被人类所发现的,还是很少的。究其原因,是辽西这个地方非常特殊,有着其独特的保存环境:一是当时这里生活的古生物比较多;其次有大量的火山活动,正是这些火山活动让这些化石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其他地方不是没有古生物,而是古生物的化石没有办法很好地保存下来。这也使得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发现在其他地区发现不了的化石种类。 ”“辽西的古生物化石保存得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化石埋藏都是有火山灰参与的。这些火山灰颗粒十分细腻,能够更好地保存生物的细节。 ”胡东宇进一步解释说,早年,辽西是一个内陆多湖泊地区,且火山爆发比较频繁。“往往火山爆发后,把大量的生物淹没在湖泊中,这样就有了一个缺氧的环境,使得尸体不容易腐烂。这样,除了骨骼外,还有一些体表结构就得以保存下来。 ”

徐星举例说,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辽西的一大特色。“不是说辽西以外的恐龙不带羽毛,很可能是这些羽毛化石没有保存下来。一般的恐龙化石,除了骨骼以外,包括羽毛、皮肤等软组织都难以保存下来,而辽西的环境,利于骨骼之外的组织的保存。 ”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故而今天,我们才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发现大量中生代古生物化石。


半岛晨报 胡慧雯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