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科学家公布曙猿复原图,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大河网-大河报(房琳):曙猿是什么?曙,即黎明时的曙光。曙猿,学名Eosimias,意为根基类型的猿,也即最早最古老的猿。

曙猿化石最早由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先生发现于江苏溧阳,随后又在渑池任村上河、山西垣曲寨里等地发现。根据这些地方发现的曙猿牙齿、颌骨以及跗骨化石,众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左右的高等灵长类动物。

为了让世人更直观地认知,中外科学家们费尽心血,复原出曙猿的“生活照”:门齿小、犬齿大、下颌角圆、下巴前缘直立。体重在100克到200克左右,尺寸很小,与一只小老鼠差不多,以水果昆虫为食。生活在一个气候湿润、树木丛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的适宜环境中。

近日,大河报记者看到中国科学家研究完成的曙猿复原图:一只体型大的曙猿背着一只幼猿,攀爬在树干上,双目圆瞪,盯着迎面的一只螳螂,抬起左爪,露出尖锐的犬牙,气氛紧张。而它背上的幼猿,似孩子依偎母亲怀抱的姿态,俯身紧贴大猿。幼猿面朝观众,眼神温柔友善,嘴角微翘,似带笑意,温馨无比。整幅画面背景为白色,简洁自然,细节的体现,让画面更显栩栩如生。

“复原图”背后的故事

这是世界上第一幅完全由科学家绘制的曙猿复原图,这幅复原图的绘制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

4月15日,大河报记者采访到倪喜军,并请他专门介绍了这幅曙猿图的复原思路和过程。

记者:您复原曙猿图像的依据从哪里来?

倪喜军:为复原曙猿身体的各个部位图像,包括体型大小、颜色、牙齿、脚上的特征等,除了参考之前科学家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它和古猴阿喀琉斯基猴以及现存的眼镜猴等灵长类动物有什么关系。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记者:复原过程中,还有哪些难点?

倪喜军:我不是专业学绘画的,包括着色等技法不很熟悉。外行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内行人一看,包括笔法等还是很幼稚。

记者:复原花了多长时间?

倪喜军:前前后后花了十来天时间。

记者:这是世界上第二张曙猿复原图吗?

倪喜军:对,第一幅复原图的绘画者我也认识,那是在科学家指导下完成的,但完全由科学家自己复原的,这是第一幅。现在的复原是基于更多研究成果来进行的,自第一次复原之后,又有了很多的研究发现,其中有一些是我参与的或主导的,所以现在有了更多的事实基础。

记者:这幅图,您是什么时间完成的?对外发布过吗?

倪喜军:是刚刚完成的,没有发布过。我会保留对这一复原图的版权。对于非商业的媒体宣传、科学普及、教学科研等公益相关的活动,都可以无偿使用。对于商业用途的话,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将版税交给当地政府用于化石地点的保护。

倪喜军名片

倪喜军,男,1972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曾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Anthropo-logicalScience》《FrontiersinEarthScience》和《PlosOne》编委。主要从事灵长类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方面研究。

主要学术成绩包括:把类人猿理论起源时间前推1000万年,相关研究被《Discover》杂志评为2013年度世界百大科技新闻;重建了灵长类共同祖先生态适应方式,提出灵长类日行性起源说;提出灵长类起源以后的理论地理扩散路径;提出“始新世-渐新世演化滤器”,解释了亚洲类人猿间断式演化和类人猿冠类群非洲起源的可能原因;参与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命之树计划,与国际同行一起,提出有胎盘类冠类群爆发式起源于恐龙灭绝之后的假说。

相关报道:渑池上河曙猿遗址获立碑保护 当地计划建曙猿遗址公园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大河网-大河报(记者 房琳 通讯员 闾斌 文 记者 许俊文 实习生 梁澍 摄影):4月19日,大河报以封面加三个整版的篇幅,独家揭秘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任村上河曾发现曙猿化石这一重大考古事件,并在全球首先发布中国科学家绘制的曙猿复原图。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转载的同时,也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评论。

“人类远祖起源在渑池!大河南,牛!”网友“冬天到了”说。

“河南有厚重的文化资源,这次又增加了新亮点。赞一个!”网友“蜗牛”留言称赞道。

当天,按照原定计划,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处竖立标志碑予以保护。该所河南渑池工作站也在南村乡正式揭牌。

曙猿化石发现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北非法尤姆,距今约3500万年,由此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众多科学家公开称,在中国对曙猿化石的发现,动摇甚至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过去一百年间,中外科学家在这里(渑池县南村乡任村上河)发现的包括曙猿化石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之多在中国尚属首次,是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远祖起源地之一。”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在渑池县南村乡政府召开的渑池上河曙猿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这样表示。

为铭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当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渑池上河的黄河岸边,竖立“渑池上河曙猿遗址”标志碑。同时,渑池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将该遗址作为渑池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渑池工作站也正式在南村乡揭牌成立。

“曙猿化石的挖掘和科考,是我们中国对世界文明和知识体系的贡献,是我们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倪喜军建议,可在化石遗址处设立科普教育基地,这对古生物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下一代的学习认知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结合渑池县情实际,在深度开发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叫响‘渑池——人类远祖起源地’品牌。”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表示,今后,渑池县将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全国性的集科学考察、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曙猿遗址公园,建成南村曙猿文化小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文化新优势。

相关报道:个头不大脑袋大——古人类学家为4500万年前曙猿画像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郑州4月19日电(李鹏):在河南省渑池县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立碑仪式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倪喜军公布了一份由其绘制的4500年前的曙猿复原图。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二幅、国内首幅曙猿复原图,也是世界首幅由古人类学家绘制的曙猿复原图。

曙猿属类人猿亚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类人猿猿种和最小的灵长类动物,距今约4500万年。这一猿种化石最早由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江苏溧阳市发现,比此前在北非法尤姆发现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还早约1000万年。截至目前,全国发现曙猿化石的地方仅有五处。其中,河南渑池县的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尤以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数量众多而著称。

鉴于曙猿作为人类远祖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意义,中外许多古人类学家对曙猿研究颇为关注。倪喜军便是其中的一位。19日,倪喜军在河南渑池县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参加活动期间,应邀展示了曙猿复原图。

复原图中,体型稍大的一只曙猿拖着长长的尾巴,背着一只幼猿爬在树干上,瞪大双眼,露出尖锐的牙齿,正在用手捕食一只螳螂。有趣的是,与比例上看,成年曙猿体型仅比螳螂略大一些。

倪喜军解释说,整幅图都是参照对曙猿化石的研究而来,一是曙猿个头不大,一般只有100克到200克,首次在国际上公布时,有学者竟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一只“刺猬”而不是猿类;二是曙猿手抓螳螂,说明它们是吃昆虫的,同时手比较灵活;三是图中曙猿嘴巴短,脑袋大,这是智力发达的一个表现;四是幼猿爬在母猿背上,表明它们具有人类的社会性特点。

相关报道: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起源地锁定河南渑池 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郑州4月19日电(李鹏):新华社郑州4月19日电(王烁):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立碑仪式19日在河南省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举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等有关负责人共同为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揭碑。这标志着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起源地“锁定”河南渑池,从而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

渑池——垣曲盆地是中国古近纪地层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地,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16年6月发现。1985年至1994年间,中外科学家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渑池上河曙猿),属始新世晚期(沙拉木伦期)任村上河动物群,距今4500万年左右。

据悉,曙猿化石发现之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北非法尤姆,距今约3500万年,由此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垣曲-渑池盆地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发现曙猿的地方仅江苏、云南、内蒙古、河南、山西五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倪喜军表示:“由于中外科学家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的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之多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已经成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远祖起源地之一。”

相关报道:渑池曙猿化石动摇“人类起源非洲论”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科技日报(井长水):4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河南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立碑仪式,在河南省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渑池曙猿化石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1000万年。

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是渑池——垣曲盆地古生物化石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11月由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发现。

1985年至1994年间,中外科学家在该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渑池上河曙猿),属始新世晚期(沙拉木伦期)任村上河动物群,距今4500万年左右。在曙猿化石发现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非洲的非法尤姆,距今3500万年,因此,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倪喜军指出:“由于中外科学家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的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之多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已经成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原祖起源地之一。”

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介绍,下一步,在做好研究的基础上,建成全国性的集科学考察、学校交流、科学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曙猿遗址公园,并且探索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繁荣,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

相关报道: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起源地“锁定”渑池

(中国化石网报道)(记者 刘景华 通讯员 张文 吴延举):4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立碑仪式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举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苗建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倪喜军,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以及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谢喜来等参加揭牌仪式。

渑池——垣曲盆地是中国古近纪地层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地,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16年6月发现。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是渑池——垣曲盆地古生物化石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11月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发现。

1985年至1994年间,中外科学家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渑池上河曙猿),属始新世晚期(沙拉木伦期)任村上河动物群,距今4500万年左右。此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非洲的非法尤姆,距今3500万年,因此,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1000万年。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倪喜军表示:“由于中外科学家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的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之多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已经成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原祖起源地之一。”

相关报道: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起源地“锁定” 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举行立碑仪式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河南日报客户端(吴烨):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政府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上河组举行仪式,为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立碑。

渑池县北部南村乡黄河岸边与对岸山西垣曲之间的盆地,是中国古近纪地层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地。在长达百年的考察中,我国多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在南村黄河两岸采集到数量可观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以南村乡任村上河组较为集中。1985年至1994年间,中外科学家在上河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显示了类人猿的最关键的特征,距今4500万年左右。

据介绍,在曙猿化石发现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非洲的非法尤姆,距今3500万年。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博士倪喜军介绍说,曙猿是类人猿最早的猿种,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从发掘的哺乳动物群化石分析,4500万年前,这里湖泊相连,森林茂密,野果飘香,气候温润,是曙猴的宜居地。他表示:“在渑池上河发现的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之多在中国尚属首次。上河曙猴化石遗址已成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人类远祖起源地之一。”

相关报道: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起源地 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在河南渑池立碑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央广网河南分网4月19日消息: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在渑池南村乡为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立碑,这是距今4500万年前的类人猿遗址,它的发现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1000万年。

渑池——垣曲盆地是中国古近纪地层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地,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16年6月发现。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是渑池——垣曲盆地古生物化石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11月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发现。

1985年至1994年间,中外科学家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渑池上河曙猿),属始新世晚期(沙拉木伦期)任村上河动物群,距今4500万年左右。在曙猿化石发现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非洲的非法尤姆,距今3500万年,因此,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1000万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倪喜军表示:“由于中外科学家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发现的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之多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已经成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远祖起源地之一。”

厚重的文化资源既是推进转型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又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渑池既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人类远祖起源地。近年来,渑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县委明确提出了打造“转型发展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县、文化旅游特色县和三门峡市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是继三门峡市崤函古道成功申遗后,文化资源宝库增加的新储量,是文化三门峡的新亮点。以渑池上河曙猿为载体,叫响“三门峡——人类远祖起源地品牌”,以仰韶文化为载体,叫响“三门峡——华夏文明发源地品牌”,必将为渑池县强力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县和三门峡的“三次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为铭记百年来中外科学界在渑池-垣曲盆地古生物化石遗址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推动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科普宣传,加强古生物化石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全面落实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构筑全国的文化高地重大部署及市七次党代会关于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加快把三门峡发展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重大决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树立文化遗产标志碑,以加强对该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进而提升该遗址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就如何更好地擦亮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这一世界名片时,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说:“我们要结合渑池县情实际,在继续叫响渑池——华夏文明发源地,深度开发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叫响“渑池——人类远祖起源地”品牌;在科学编制规划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全国性的集科学考察、学校交流、科学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曙猿遗址公园;要以南村乡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曙猿遗址公园为载体,建成南村曙猿文化小镇,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苗建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倪喜军,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以及三门峡市副市长王振清,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谢喜来等参加揭牌仪式。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遗址 曙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