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应对灭绝事件

生命的富集地----大海

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Martin Kennedy教授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Thomas Wagner教授致力于研究“温室海洋”,“温室海洋”是指那些氧气含量下降,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海域。他们采集了非洲西部海岸洋底的岩芯样品,以40万年为时间跨度研究了8500万年前晚白垩世的沉积层。他们惊讶地发现,在去氧沉积层中埋藏着大量的海洋生命有机质。

Wagner说,此项研究与现今关系极为密切。现代海洋中“死区”(dead zones)的数量和面积都在快速上升,死区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缺氧、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度上升、农业养分流失以及其它因素。这些原因终将导致“缺氧症”(hypoxia)的发生,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Kennedy则说,自然环境只需轻微改变,便可导致深海缺氧症发生,并且相当迅速,也就千百年的时间,甚至更短。地球上海洋的平衡比预料的要脆弱的多,温度或者二氧化碳含量稍有改变,平衡便极易遭受破坏。近50年内,工业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了一倍,与地史时期由太阳能辐射引起的微量变化相比,这简直就像是一只大锤在敲打自然生态系统,灭绝事件再次发生已不是虚谈。一旦海洋稳定被打破,陆地生物,包括人类也将遭受重创。

不过,灾难之中,也蕴藏着希望。岩芯研究同时显示,当缺氧症发生后,海洋中氧气开始聚集,生命开始复苏。随着在灭绝事件中矿物质的集聚和有机质的埋藏,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最终也被埋藏了起来,于是,陆地和海洋开始变冷,地球随之复苏。或许,从这一自然过程中,人类可以学到如何应对现在的温室效应。


化石网 歆塬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