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侏罗纪时期鱼龙的演化比三叠纪大大简化

鱼龙是中生代重要的捕食者

晚三叠世时期大型鱼龙shonisaurids

鱼龙(Ichthyosaurs)是恐龙时代里重要的海洋掠食者,但它的发展演化却在距今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遭受严重打击。

200年前,M. Anning在英国南部英吉利海峡的侏罗纪海岸(Jurassic coast)首次发现鱼龙化石。自此以后有数百个这种海豚状的爬行动物化石相继被发现,它们在侏罗纪时期海洋中数量非常丰富,而且占有重要生态地位。但新研究显示侏罗纪时期鱼龙的演化比之前三叠纪时期大大简化了。

鱼龙起源于距今2.5亿年前的早三叠世时期(Early Triassic)。它们在三叠纪时期为了适应各种环境,外貌形状和体型大小上都发生了差异性很大的变化。三叠纪时期的鱼龙长度从30厘米到20米不等,外形上从细长到臃肿都有。晚三叠世时期大型鱼龙shonisaurids能长到鲸鱼大小,体长能达20米。

但到了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当时陆地和海洋发生了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鱼龙也受到了重大打击。事件的起因是由于欧洲和北美之间大西洋的打开,导致大量的火山爆发,火山气体致使气温快速升高,海洋中氧气也因此减少。

以前的理论认为只有三到四个鱼龙种在此次灾难中幸存下来,但它们却能成功复苏,重新占据以前在海洋中的重要地位。

但新的研究却认为事实并没有如此简单,通过数字模拟技术,科研人员对三叠纪(2.5-2亿年前)和侏罗纪(2-1.45亿年前)不同时期里鱼龙演化做了重新审阅。结果显示虽然侏罗纪时期的鱼龙在物种丰度上与三叠纪基本相当,但它们的外貌形状和体型大小的跨度范围只有三叠纪时期的十分之一。

研究人员表示:鱼龙虽然渡过了三叠纪末大灭绝事件的进化瓶颈,并且恢复了之前的物种分异度,但它们进化的广度却被大幅度削减了。

M. Ruta博士介绍说:“这一发现令人十分意外,所有人都知道早侏罗纪时期鱼龙在海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认为它们仅仅是简单的与三叠纪时期相似。”

M. Benton教授则说:“但事实证明大灭绝能够导致进化模式完全改变,鱼龙在这次灾难后数量上得到了恢复,但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细节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古生物学家已经知道物种一般首先会在形态差异上发生辐射,接着才是物种数量上的发展。但在此次鱼龙的例子中,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早侏罗世时期物种数量发生了大幅度增长,但在形态差异上的发展却停滞不前。

Ruta博士最后说道:“这项工作的启示还可应用到中生代(Mesozoic)时期其他海洋类群中,了解它们在三叠纪末大灭绝后进是属于哪一种进化模式,此次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化石网 企鹅替身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侏罗纪 鱼龙 三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