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汇报

11月3日上午,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汇报及保护规划论证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的21名著名专家学者齐聚鄂尔多斯,带着对该项目的极大关注和重视以及各自的研究成果、科研经验参加了本次论证会。

“我觉得这些遗址和材料的发现,不仅仅是提供了一批新的科学资源,同时也使我们这个地区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社会文化发展和资源,他的发现极大的延长了鄂尔多斯的历史根基,给新兴的城市以文化的底蕴,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增加了一重要的科普、以及爱国爱科学教育的基地,这些遗址、这些材料有望成为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在会上总结发言时对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的社会意义做出的高度的评价。

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位于乌兰木伦河河畔,乌兰木伦河是鄂尔多斯境内的一条季节性河流,更以流经康巴什新区的段落建成景观河景区而闻名。

2010年5月,鄂尔多斯市一位名叫古日扎布的爱好古生物化石的中学教师,在乌兰木伦河边发现了十几件石块,经鄂尔多斯博物馆专家鉴定,确认这些石块就是古生物化石。今年6—9月,中国科学院和鄂尔多斯相关专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乌兰木伦遗址正式进行抢救性考古试掘,到目前为止,共发现20多处遗址点和文物采集点,共发掘和采集了4200多件石制品,其中包括远古人类在狩猎和生活中打磨过的石器和骨器,比如锯齿刃器、大型石刀、一端比较锋利的刮削器,同时发掘、采集了3400多件古动物化石,其中发现最多的动物是披毛犀,此外还有河套大角鹿,最后是巨驼、牛、仓鼠和兔。从动物群的组成来看,乌兰木伦动物群明显属于“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带有明显的草原特点。根据这些发现,结合地质学家和测年专家的测量推断,美丽的乌兰木伦河边存在着一处距今4到7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古人类遗址,而且可以判断,当时这里是一个水草丰美、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地方,乌兰木伦古人类是一个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阔的族群。

专家们围绕乌兰木伦遗址的地址背景、年代及学术价值进行了讨论,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印分析说:“这有很好的湖相沉积,而且这个遗址是可以跟原来萨拉乌苏遗址同一个时代的,而且我们发现的东西又很多,咱们鄂尔多斯地区可能分布着好多这个时代的旧石器遗址,可能还有更老的,所以说咱们这个地方可能是这种远古文化的一个窗口。”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助理、科技处处长侯亚梅指出:“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们国家这个年段阶段的遗址特别少,这个阶段在欧洲非常多,分期也非常清楚,好几段,我们国家就连中期这整个大段的东西都非常少,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稀有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总结认为,乌兰木伦遗址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对研究现代中国人的起源是一个新的考证:“围绕这个问题现在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现在中国人的直接祖先是来自非洲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本土的人是连续演化的,但是中间有外来基因的交流,主张非洲起源说认为在中华这个地方在5到10万年是没有人类生存的,我们这个地方这些发现正好处在这个非常敏感的关键的时段,他对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现代人类的来源,尤其进一步的论证所提出的这种本土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种理论,进一步强化我们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本地的历史根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午,专家学者们还就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的保护规划进行了讨论、论证,并签署了专家意见书。

据了解,未来几年,国家和鄂尔多斯可能将在持续发掘和研究的基础上规划筹建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届时,乌兰木伦遗址将因成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史前时代历史文化的新地标而闻名中外。


中广网呼和浩特11月3日消息(记者金建军 内蒙古台记者梁军 赵婧 鄂尔多斯台记者陈红霞)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