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裸子植物》追溯中国古植物的演化

   《中国化石裸子植物》追溯中国古植物的演化

《中国化石裸子植物》追溯中国古植物的演化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科学的进化理论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化石材料的积累和研究又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更多的实证。古植物学家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追溯植物界的演化历史。古植物学是生物学和地质学彼此交叉渗透而产生的边缘科学,其研究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从生物学角度看,古植物学研究是重建地球表面植物界系统发育史的重要途径,可以重现植物界的发展史、各发展阶段和各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重现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界的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岩层中的植物化石。各种研究成果证明,地壳上最初的生命是海洋中的植物,自太古宙海洋原核生物发展到早古生代海洋真核生物,进而由海洋进征陆地。古植物学在这一生命起源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地质学角度看,古植物学的研究也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广义上是属于植物界的,对于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的地层(尤其是陆相地层)划分,古植物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古植物本身亦参与了成矿,因此植物化石也是划分、恢复地质历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

中国地大物博,蕴涵着众多的生物化石资源,随着对化石认识的逐渐深入和全面拓展,我们可以获得愈来愈多地史时期生物化石资料,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古植物学家的努力,中国的古植物学研究对分散和浩繁的化石植物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比如,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中国中生代植物》(斯行健、李星学等,1963)、《中国古生代植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1974)、《中国新生代植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8)等是较为系统的化石植物专著。然而,近30年来,我国尚未出版过系统的化石植物志,这与当今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极不协调。

为完善我国古植物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与国际化进程接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组织相关学者编写了“中国化石植物志”丛书。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规范化石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研究和利用工作,并借此实现这些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以便广大相关科学工作者检索、查询和使用。这是一项对古植物学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并将推动古植物学研究进程,同时对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丛书第三卷《中国化石裸子植物》分为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包括前裸子植物门、种子蕨植物门、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涉及115 属、673种,含化石图版224 幅。下册包括科达类、松柏类、买麻藤类、木材及分类位置未定的种子、球果等。

书中材料汇自中外古植物学家一个多世纪来出版的相关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不可能完成本书的编撰工作。

(本文系《中国化石裸子植物》一书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中国化石裸子植物》,孙克勤、崔金钟、王士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植物 化石 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