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直翅目昆虫化石

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的直翅目化石

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的直翅目化石

酒泉盆地露头位置及地层柱状图

酒泉盆地露头位置及地层柱状图

Parahagla sibirica的分布及扩散途径

Parahagla sibirica的分布及扩散途径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未统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采集了大量昆虫化石。这些标本不仅为昆虫区系和古生态重建提供了线索,也为各地区下白垩统的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硕士研究生王贺在张海春指导下,对酒泉盆地赤金堡组首次发现的直翅目昆虫化石进行了研究。该化石归入鸣螽科Parahagla sibirica Sharov, 1968。基于新材料,对该种的鉴定特征进行了修订,详细讨论了其所属层位的时代,并提出了该种可能的迁移途径。P. sibirica的地层分布较为局限,除玉门赤金堡组外,还见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Zaza组和冀北-辽西义县组。研究表明甘肃酒泉盆地赤金堡组可与义县组上部—九佛堂组下部对比,时代为早阿普特期。而Zaza组的时代尚存争议,因此提出P. sibirica两种可能迁移路径:(1) P. sibirica在阿普特期早期最先出现于中国冀北-辽西一带,之后分别向西北迁移至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和向西迁移至中国甘肃酒泉地区;(2) P. sibirica在阿普特期之前既已出现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在阿普特期向南迁移至中国北方。

该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在国际古生物学专业期刊Cretaceous Research。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联合资助。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酒泉盆地 昆虫 直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