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碳同位素记录研究新进展

石炭纪杜内期全球和华南地区古地理重建及华南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地层

石炭纪杜内期全球和华南地区古地理重建及华南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地层

华南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无机碳同位素记录演化曲线图

华南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无机碳同位素记录演化曲线图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发生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事件导致了古生代层孔虫的灭绝、后生动物生物礁的消亡和海洋中生物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并伴随着全球碳循环异常。

为深入研究这一关键转折期海洋中环境变化和碳循环过程,南京古生物所郄文昆博士等对我国华南地区不同沉积相区的四条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贵州独山其林寨、湖南新邵马栏边、贵州长顺格董关和广西南宁隆安)的生物地层、沉积记录和碳同位素记录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泥盆纪末期中Siphonodella praesulcata带,即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层位,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海退,并伴随着碳同位素值的一次负向偏移事件;泥盆纪末期上Siphonodella praesulcata带,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气温的升高,碳同位素值表现出一次明显正向偏移事件(HICE);然而,不同沉积相区的碳同位素值峰值和偏移幅度明显不同,反映出局部碳循环(如陆源有机质、营养元素输入、有机质的重新矿化)对研究区内溶解无机碳(DIC)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 Qie, W.K., Liu, J.S., Chen, J.T., Wang, X.D., Mii, H.S., Zhang, X.H., Huang, X., Yao, L., Algeo, T.J., Luo, G.M., 2015, Local overprints on the global carbonate δ13C signal in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successions of South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18, 290-303.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泥盆系 石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