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哈密盆地发现二叠纪时期木化石新物种——斯氏具隔髓松木

吐鲁番-哈密盆地发现二叠纪时期木化石新物种——斯氏具隔髓松木

吐鲁番-哈密盆地发现二叠纪时期木化石新物种——斯氏具隔髓松木(中国化石网配图)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亚心网:经过多年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博士研究生万明礼等在吐鲁番-哈密盆地发现二叠纪时期木化石新物种,并将此次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斯氏具隔髓松木”,以此纪念中国古植物学和陆相地层研究的先驱斯行健院士。

“斯氏具隔髓松木”也是时隔80年之后,再次在新疆发现二叠纪时期的具解剖结构的植物化石。

据悉,1934年斯行健院士在乌鲁木齐附近发现二叠纪的一种木化石,这是首次发现产自我国安加拉植物区的化石木材。

昨日,万明礼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本次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所以及美国密苏里科学技术大学的十几位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科学家们重点研究了吐鲁番-哈密盆地在距今3亿年~2.5亿年期间的古气候变化。万明礼说,之前对于这个区域古气候的研究,主要以沉积岩石、古土壤等来作为判断,但是气候的变化对于同时代的植物影响最为明显,具体可体现在植物的内部解剖结构上。

科学家对“斯氏具隔髓松木”进行了切片研究,发现几乎没有年轮,只是存在大量的不规则的生长间断。综合沉积岩石学、古土壤学和地球化学等证据表明,该种植物生存时气候稳定,这些生长间断可能是由于短暂的、间歇性的和不规律的干旱条件造成的,这表明吐鲁番-哈密盆地晚二叠纪早期气候较为潮湿,而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变化。

阅读延伸

二叠纪晚期吐鲁番气温平均12~14摄氏度

到吐鲁番的人,感受最深的就是高达40摄氏度以上的酷热。

面对这世上少见的高温和烈焰般升腾的火焰山,你怎么也不可能想象吐鲁番盆地曾经是潮湿的环境。

万明礼说,根据这次研究他们发现,在二叠纪晚期,吐鲁番-哈密盆地处于北纬50 度左右,且年气温平均在12~14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在900~1240 毫米,根据这些综合的研究数据,可以发现那个时期这个区域气候稳定、潮湿。

可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吐鲁番盆地的气候呢?

万明礼解释,在距今3 亿年前,由于地壳的抬升,古准噶尔海洋慢慢退去,吐鲁番盆地从海洋中被推升出来。这也是石油等重要矿产资源形成时期。

直到距今2.5 亿年前左右,由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吐鲁番微板块的碰撞,加上中、新生代板块运动碰撞、挤压,形成了目前的博格达山脉。

“博格达山脉的出现,影响了大气环流,阻挡了带雨的云块,造成了今天的吐鲁番盆地的干旱。”万明礼说。

植物化石或展示二叠纪生物大绝灭进程

对于这次研究,万明礼团队的终极目标是,探究距今3亿年到2.5亿年期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繁盛之后突然绝灭的原因。

“2.5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最大规模的生物大绝灭,这也被称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万明礼说,历史上共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绝灭,二叠纪末的这一次规模最大,世界上95%的海洋生物以及75%的陆地生物都在“短期”内神秘消失。

通过对这个区域的研究,这个科学家团队希望考察是否真的存在陆地植物大绝灭? 这个绝灭程度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绝灭等。

还有,根据研究,这次生物大绝灭是因为当时二氧化碳浓度变高,根据这个论断,有科学家提出人类目前已经进入第六次动物绝灭时期。万明礼也希望通过他们的研究,给现代人类一个警示,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二叠纪 哈密盆地 木化石 新物种 斯氏具隔髓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