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连云港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召开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江苏网:7月10日至12日,2014连云港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我市召开。届时,国际岩画联合会主席贝纳克里,印度岩画协会主席库尔马,中国岩画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大学教授张亚莎等20余名国际著名岩画研究学者来连参会。这是我市首次举办国际性岩画研讨会,研究的主题之一为将军崖岩画。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岩画的保护、研究与传承,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使将军崖岩画、蜘蛛山、东磊等三十余处石穴岩画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明显提高。据悉,2014连云港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丰富,包括岩画考察活动、学术研讨会等,研讨会为期两天,岩画专家、学者及有关文物工作者将相聚将军崖岩画,欣赏古老岩画文化,深入研究岩画精髓,科学解读岩画内涵,力求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岩画的保护与开发。

岩画的出现,至今已有一两万年的历史,它以高山巨壁为“画布”,以图画与符号做隐喻,向我们展示着人类祖先的生活与思想状态。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岩画,遍及五大洲,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印度和中国,是世界性的热门研究课题。

中国早期的岩画,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初期,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萌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原始图画之首。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而且绵延至今,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

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中国岩画为世界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境内至少存有十万余幅古代岩画,其分布地区东起大海之滨,西达藏西阿里的日土,北至大兴安岭,南到左江沿岸,包括20个省区,遍及100个以上的地区。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隔阻,交通困难,远古时代各部族之生活环境不同,各部族文化发展之先后及速度亦存有悬殊,因此各地区岩画的题材内容和制作方法也各具特色。

目前,我国岩画的保存状态堪忧,由于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吹日晒、自然腐蚀,再加上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损毁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剧。由于岩画遗存的特殊性,目前切实的措施是在岩画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岩画保护区,就地由专人保护,而对于散布易搬动的小块岩画,应登记建档采取必要保护办法,同时对于自然破坏严重且研究价值大的,应该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工程的方法进行加固与保护。

将军崖岩画历史最悠久

全世界许多地区都遗留有古代的岩画,有用颜料涂画的,有在岩石上凿刻的。岩画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发现。

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中,对岩画记载多达二十多处。中国岩画的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沧源,东起东海之滨的连云港,西至新疆昆仑山口,遗址总数有数百个,大概不下几十万幅。题材丰富多彩,多方面地反映了猎牧人的狩猎、放牧、战争、舞蹈、祭祀、生殖崇拜等物质与精神生活。

据介绍,就岩画产生的时间而论,中国岩画历史悠久。就目前已发现的,当以我市的将军崖岩画和内蒙古阴山岩画为最早,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或更早,距今数千年。

将军崖岩画位于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一块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的黑色花岗岩构成的将军崖上,发现于1979年冬。将军崖岩画的内容反映了原始先民对土地、造物神以及天体的崇拜意识,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反映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画面,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山周围分布着二涧村等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桃花涧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崖岩画按其内容和位置可分为三组。三组岩画的中心相互倚迭着3块从别处搬来的石头,每块大小为长2米、宽1.5米左右,石表面分布着对称的圆圈图案,直径3至7厘米不等。东侧有一未脱离基岩的大石,长3.7米,高2.5米,上述遗迹似与东夷先民奉大石为社神“下有三小石为足”的祭祀风俗有关。

从三十多年前考古界的一次盛会说起

1981年4月,北京,风和日丽,春光宜人,将军崖岩画遗迹的调查资料在国家文物局四楼展出。

从4月1日开始,前去参观的专家、学者、教授、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其中有白发苍苍的研究员,有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士,有身着袈裟的著名法师,还有知名媒体的编辑记者。甚至一些平时步履艰难,深居简出的著名学者,也让人搀扶着赶到现场来观看。

4月4日,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邀请在京部分专家对将军崖岩画遗迹进行了讨论鉴定,并最终确定了将军崖岩画的年龄在3000年以上,后经专家的研究,修正为4000至6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苏秉琦、吴汝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北京大学俞伟超等学术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

“这组岩画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反映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画面。对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专家的一致认定确立了将军崖岩画的历史地位。

一位历史学教授看了将军崖岩画的资料后深有感慨:“我们在探索中华民族渊源的时候,过去只强调了中原的黄河流域,忽视了对于东方的研究。将军崖岩画遗迹说明,我们祖先很早就在东方开发了繁荣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哪里?这是要重新认识的一个问题。”

许多专家还着重指出,我国历史上一向尊崇神圣的五岳,但这五岳却以东方的泰山为首。司马迁很早就指出东方有很多“刻石”,尧帝命令人到东方大海上的羽山上祭日,秦始皇一再东游……这都使我们意识到,东方文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将军崖岩画遗迹正显现了东方文明灼亮的光辉。

4月6日,《人民日报》在显著的位置刊发了一篇名为《连云港市发现三千年前岩画遗迹》的报道,立刻轰动了首都乃至全国的学术界。将军崖岩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经过各种媒体传播到全国,乃至引起了美日等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在这里得到新的启迪。

展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转来了一位美国考古学家提供的在美国格林诺拉拍的一块大圆石的照片,与将军崖岩画的风格和造型都极其相近。现在,这些岩画仍旧受到当地印第安人的崇拜。美国考古学家曾经怀疑它是中国大禹派出的考察队在美洲的作品。将军崖岩画遗迹的出现,对他的学术研究有所启发。

国际岩画研讨会的期待

岩画是打开远古历史的一把钥匙,我市首次举办国际性岩画研讨会令人十分期待,虽然不能一举解开将军崖岩画之谜,但可以推动将军崖岩画的研究,希望将军崖岩画在学术成果上能取得新的突破。

有了将军崖岩画,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连云港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中华文明有着高度的延续性,甚至可以说从未断层过,这在世界上都是绝对罕见的。

拥有将军崖岩画是港城人的骄傲,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同时我们也对这个人类远古文化宝贵的遗迹负有不可推卸的保护记录责任。而同一些世界级的岩画比起来,将军崖岩画远远没有达到世人普遍认同的程度。

2014连云港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可扩大人们对将军崖岩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加强对岩画的保护。

三十多年的守望保护有喜有忧

翻开一份30多年前的档案文献,一位位代表着中国历史、考古、艺术、宗教……各项学科最高水准的大师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同时,我市境内的将军崖岩画,被发现和保护已经走过了30多年。

经过全国各界专家的一致鉴定认可之后,为了确保将军崖岩画的安全,1980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要求停止对岩画下地层中矿藏的开采。国务院办公厅于1981年6月组织文物、地质、采矿等方面的专家到现场讨论保护问题。1983年,岩画周围设置了保护栅栏,并成立了文物保管所。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制定了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于1993年对将军崖岩画采用了锚索加固与深层灌浆处理,工程加强了文物整体的稳定性,有效地排除了文物崩毁的险情,为文物得以保存至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近20年来,由于岩质自身条件和气候环境以及工业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将军崖岩画也发生了风化剥落现象,为此中国文物研究所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制定了《将军崖岩画防风化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组论证,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立项。工程投资40万元,采用有机硅材料对岩体进行防风化处理。

2005年9月17日,连云港将军崖岩画防风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到10月25日竣工结束。防风化保护工程施工分为表面清洗、渗透加固、表面封护三个阶段。专家首先进行将军崖岩画的清洗,主要采取人工清除方法,清除岩画表面的苔藓、地衣、污物、杂草、灰尘等。清洗完毕待晾干后,进行渗透加固保护处理。为了使防风化药剂达到较深的渗透度,工程施工采取了多次涂刷的方法。使防风化材料尽可能渗透到岩石内部,直至达到饱和。然后用纱布覆盖岩面,外层再覆盖防雨塑料布。最后,待晾干之后再次加固处理。

由于化学防风化保护工程所选用的材料具有渗透加固岩体并有透气性、抗酸雨侵蚀和防风化能力,不妨碍进行再次保护处理。保护处理后的岩体,基本保持岩体的原貌,并达到了画面清晰、岩体强度增加及防风化的目的。

30余年间,虽然我市没有正式出台将军崖岩画保护规划,但将军崖岩画一直受到精心保护,保护工作从未停止。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与地质情况年年在变化,没有一次性的办法可以呵护好这件国宝,我市文保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摸索中找寻最为科学与合适的保护方案。

由于将军崖岩画位于锦屏磷矿塌陷区,底部附近存在多条已废弃的矿井坑道。近年来,锦屏磷矿塌陷区的地质灾害变化正在加剧,对将军崖岩画的安全造成了重大危害。去年市文物部门对将军崖岩画周边岩石裂隙的测绘共测得裂隙信息12条。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损现象愈加明显。于是,将军崖岩画以考古挖掘研究为主转变为保护、治理与抢救为主。同时,将军崖岩画保护规划在去年已立项,这也是我市首次针对将军崖岩画保护出台的保护规划。

在高科技的帮助下,目前,数千年高龄的将军崖岩画已有了新家。高科技为将军崖岩画建立了虚拟家园。三维传真数据库把将军崖岩画“备份”到了计算机上。通过该技术建立的数字档案,可以为将军崖岩画修复与保护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即使发生地震等破坏性灾害,也能完成文物的修复和重建。

随着远程监控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三十多年来,为了确保这部“东方天书”的安全,我市的文保工作者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历年来各地专家学者的解读

对于岩画的解读,特别是对时代久远却又没有文字注解的岩画的解读,是一件非常令人心碎的工作。对于古老而神秘的将军崖岩画的解读,更是一项浩繁复杂的学术工程。

关于将军崖岩画的族属和内涵,有人认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有人认为这是“我国发现的唯一反映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画面”;有人认为这是“暗示头像同农作物的联系———农神象征”,将军崖是“东夷社祀遗迹”;有人认为这是“反映古代东方民族对土地、农业的崇拜和依赖”;有人认为这是“东方少皞之国”“祭祀太阳神的巫师作法图”、“巫师为了祈求丰年而进行星占用的星盘”及“天顶图”;有人认为这是原始社会的太阳神、天神、蹄印崇拜图像,“是我国已发现的岩画中最完整的‘一部天书’,它集中反映了原始社会连云港地区先民们的宇宙观、天道观和天文知识,形象地记录了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界的矛盾”;有人认为这是“庄稼生人”观的反映,是“东方太阳氏族”稷神崇拜图;有人认为这是歌舞“葛天氏之乐”的内容纪实,“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方’部落有关祭祀的礼乐制度最直接、最生动的档案录”;有人认为岩画所在是“帝尧时期羲仲所居郁夷祭日之坛”;有人认为这是“反映夏商左右时期对于天体崇拜的宗教意念”,“表现了农业经济中人与农作物的关系与人们对植物的崇拜”;有人认为这是与女娲引绳造人、补天有关的图像;有人认为这是“少昊之墟”的有力证据;有人认为将军崖是“祈雨的祭坛”、“氏族成员举行入社仪式的场所”,岩画是“一个东夷母系氏族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这是远古星象图,“描绘了春分时人们对‘鸟’星祭祀,祈求丰收的景象”,还是“一组祭祀祖宗的岩画”;有人认为“将军崖山包是古人精心选择的一个‘天球模型’”,上面刻着“165颗星所组成的全天星图”;有人认为这是“生殖巫画”;有人认为这是“记录着此地曾生活过的十个以太阳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有人认为这是原始社会祝祀乐舞的图像;有人认为这是海洋生物鲎、海胆、贝的图像,是图腾的形象;有人认为这是原始社会部落战争时期猎头祭祀“谷神、太阳神、星神等自然神祇,同时也开始了初期阶段的对战神———祖先神的奉祀”;有人认为这是“农耕者的岩画”,“其作品可以看作是先民们祈求丰收、崇拜谷物神的形象记录”,“图腾崇拜可能是连云港岩画表现的主题”;有人认为这是对外星人飞碟“光临”的记录;有人进一步认为这是“羲和占日图”、“鸟历星象图”和“天顶图”;有人认为“将军崖岩画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伏羲太昊氏裔族句芒族和少昊氏族历代族民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观测灵台和敬天法祖的社稷祭坛”;有人在岩画图像中找到了“太昊”、“羲仲”、“勾芒”,认为“勾芒的神话”“在将军崖岩画中以一种非文字方式记录下来”;有人甚至认为“一、二百年内破译‘东方天书’的可能性不大”。

前些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前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蒂,在观看将军崖岩画后,阐述了自己对将军崖岩画的断代、持续时间以及对岩画本身的看法。他认为,将军崖岩画因产生在5千年以前,当时的人们认为自己是从地里产生的。整组岩画表达了“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属于“创世岩画”。

其实,从将军崖岩画发现以来的30多年中,众多专家学者均作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积极而有价值的参考和启迪。

远古人类是否存在“共同语言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前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蒂就将军崖岩画曾提出了一个观点:“将军崖岩画与澳大利亚、意大利、中亚等地区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有相同之处。岩画就像语言一样,是可以直接交流的。动物、符号、人的形象都是岩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5千年的岩画存在一个‘共同语言时期’”。

在中华世纪坛的玛雅文物展上,研究中国文化源流史多年的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大有研究员发现在玉米神的腹部有一个图案,和将军崖岩画非常相似,这为“玛雅文化源于中国”的观点又添了一个新的佐证。“玛雅人源于中国”这种“假说”难以让人相信。但与此相比,玛雅文物与中国文物的相似性倒是被许多人承认了的。

此外,贺兰山岩画和洞庭湖君山岛上发现的岩画与将军崖岩画在形状和布局上都惊人地相似。

三十多年来,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先后到我市考察,他们从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原始宗教学、天文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以求破译。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很多疑问等待研究破译,但是岩画中具有的天文内涵,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经江苏省地质局勘察大队的测量,发现将军崖岩画中磨刻的子午线其方位角与实际的子午线基本吻合,误差仅为3°55′88″。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