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一石一世界

周忠和

周忠和

(中国化石网)据中国科学报:周忠和属龙,他所从事的行当也与他的属相一样,古老而又神秘。

世界知名古鸟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学界不断将一个个光环戴在这位48岁男人的头上,任谁看了,都不免要羡慕一番。

可他却说,自己最大的享受就是研究化石。“古生物学家就像侦探一样,从一块冰冷的石头里能看到整个世界。”

1999年凭借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的周忠和,至今仍时常被人问起一个问题:研究古生物学究竟有什么用?

有的时候,他会半开玩笑地回答“其实没什么用”。但他心里很清楚,古生物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除了能够撰写生命史书,回答人类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等基本问题外,还会对宣扬达尔文进化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等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进而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在历史上比较讲究实用主义,古时候的人收集化石,也就是玩玩而已,没有想到它能发展成一门学科。”周忠和说,“可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上去了,又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化石资源,就理应为全球公共知识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我们拿了纳税人的钱作研究,就应当作出一些像样的东西来。”

周忠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来,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在鸟类、中生代恐龙、哺乳类、翼龙等脊椎动物演化以及热河生物群等领域的研究中,特别是在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分异辐射、飞行进化、功能形态、胚胎发育和生态习性的分异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发现和成果,提出或修订了若干理论或假说。这些成果已成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亮点,并使我国逐渐成为当今国际该领域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对于周忠和的学术贡献,美国著名古鸟类学家Alan Feduccia曾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撰写评论文章称:“周忠和的发现带动了随后发生的鸟类进化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突破。”

除了自己所热爱的化石,周忠和心里还有另一块“宝”,这就是他所带领的科研队伍。

“我们是一个跨研究室、由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组成的研究群体,领域涵盖了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沉积地层学等等。”周忠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般的团队都是以实验室,或者‘导师+学生’等为单元组成的,而我们则是凭借研究内容的相关性把大家自然地团结在一起。除了研究人员外,我们的技术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是这个团队的特点。”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淳就是在这个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作为研究所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代表,他说自己很得益于这个团队无拘无束的气氛。“我了解的很多研究团队,都是有一颗‘超新星’,其他人都只相当于‘打工仔’,可我们这个团队从来都不搞众星捧月、一家独大。虽然周老师的学术威望很高,但除了他研究的古鸟类外,每个领域的科研人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这样的科研环境,让这支队伍不断传出好消息。近年来,团队仅在《自然》、《科学》就发表了50多篇论文,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10篇。有关成果多次入选美国《发现》杂志年度百项科学新闻、《时代周刊》年度世界十大科技发现、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成果、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等。

“研究古生物学很辛苦,一个人是做不来的。因此,比起个人荣誉,团队取得的成绩更让我感到自豪。”说这话时,周忠和的脸上写满了欣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周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