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南方古猿喜欢吃草

来自乍得的羚羊河南方古猿牙齿显示其常吃草根和莎草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也适用于早期的人类。35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中部乍得的早期古人类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口味。前不久,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南方古猿属的三个成员——著名“露西”的亲属——对草和莎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研究人员指出,这暗示着古人类也会因为更多生活在开阔地区,而改变着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且,人类祖先开始这样做的时间比预想的要早。

人类家族最早期的成员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但是他们看起来更像猩猩而不是人——与黑猩猩相同的大脑尺寸,矮小多毛的身体。不过,“大约350万年前,古人类的饮食习惯从猿类的以水果为食,开始转变成以草为食,至少在中非是这样的。”法国法兰西公学院古生物学家Michel Brunet表示。Brunet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相关化石。

而这种饮食富含诸如热带草等C4植物(含有一种特别的碳同位素),相较黑猩猩和大猩猩的饮食——它们通常吃在林地中找到的水果、种子和植物——而言,这种饮食是一种重大的改变。

很长时间以来,研究人员希望能了解古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这种饮食上的改变。通过研究两种非放射性碳同位素——13C 和12C——在牙齿珐琅质中的比例,研究人员能分辨出一个古动物主要吃的是林地植物还是草地植物。

三年前,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一种已知的最早古人类的牙齿,440万高龄的始祖地猿。他们发现,始祖地猿仍然喜欢吃一种所谓的C3植物,这种植物也是类人猿喜欢的,而这暗示着,始祖地猿在林地里度过大部分时间。

不过,大约400万年前,湖畔南方古猿等古人类的牙齿开始出现更厚的珐琅质以及更大的臼齿和小臼齿,这暗示了他们的饮食出现了较大改变。

但是,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能通过研究古人类牙齿化石中的碳同位素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这种移动同位素的方法太具有破坏性。而现在,新激光烧蚀法让研究人员能够取样碳同位素而不破坏牙齿。

Brunet给予Julia Lee-Thorp检测取自三个来自乍得德乍腊沙漠的羚羊河南方古猿个体牙齿化石中提取的同位素的权限,Lee-Thorp是英国牛津大学的考古学家,同时也是化石牙釉质同位素分析专家。

羚羊河南方古猿与“露西”有亲缘关系,而这三个个体的牙齿化石的时间约有300万~350万年,并且富含13C。这是饮食富含草和莎草——例如生长在古乍得湖泛滥平原和盆地里的芦苇、草和块状根——的信号。

“这是令人惊奇的,这些‘家伙’生活在(人类进化过程)的早期。”Lee-Thorp说。

这些结果显示,至少有一种古人类已经变成“多面手”,与黑猩猩相比,他们能够拥有更广泛的饮食,有机会从更开阔的地区寻觅更多种类的食物,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解剖学家Christopher Dean指出。

而且,考古学家还表示,去了解包括南方古猿阿尔法种在内的、生活在350万年前到300万年前的其他古人类是否也成功修改了食谱,将是十分有趣的。

或者,正如美国阿肯色大学古人类学家所言:“吃草的人族也许并非那么不同寻常?”


中国科学报 唐凤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南方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