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开“大灭绝”后酷热持续500万年之谜

专家揭开“大灭绝”后酷热持续500万年之谜

一项新的研究利用大量化石来更好地了解“大灭绝”大灭绝事件后发生了什么。来源:Zhen Xu博士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参考消息网(编译/曹卫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7月2日报道,大约2.52亿年前,地球生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性打击:一场被称为“大灭绝”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导致大约90%的生物消失。

其后发生的事情长期困扰着科学家:地球陷入致命的高温,且这种状态持续了500万年。

一个由国际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称,他们利用海量化石弄清了其中的原因——关键在于热带森林。

他们的研究结果2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这项研究或许有助于破解谜题,而在人类继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使地球变暖之际,它也将围绕未来的情况发出可怕的预警。

“大灭绝”是发生在地球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最严重的一次,它标志着二叠纪地质时期的终结。“大灭绝”的成因被认为是西伯利亚暗色岩地区的一段火山活跃期。当时,火山活动向大气层中释放了大量的碳和其他会使地球升温的气体,进而导致全球急剧变暖。大量海洋和陆地动植物死亡,生态系统崩溃,海洋酸化。

不过,答案不那么明确的问题是,为何地球变得如此炎热,以及为何“超级温室”状态持续了如此长时间——甚至持续到火山活动停止之后。

该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英国利兹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徐珍(音)说:“当时地球升温的程度远超其他任何一次事件。”

一些理论认为关键在于海洋,并假设极端高温导致能吸收碳的浮游生物消亡,或者改变了海洋化学成分,进而使其存储碳的效率下降。

但利兹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问题的答案或许在于一个气候变化临界点:热带森林的崩溃。

论文作者之一、利兹大学研究地球系统进化的教授本杰明·米尔斯指出,“大灭绝”事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植物全部消亡的唯一事件”。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团队使用了中国三代地质学家耗时数十年建立的中国化石数据库。他们分析化石和岩层以获得历史上气候状况的线索,这令他们得以制作此次灭绝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生长在地球上每个地区的植物图谱。米尔斯说:“此前从未有人制作过这样的图谱。”

研究结果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它们证明,在此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植被的丧失大大降低了地球储存碳的能力。这意味着,大气中长期存在浓度极高的碳。

森林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气候缓冲作用,因为它们会吸收和储存导致地球升温的碳。它们还在“硅酸盐风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硅酸盐风化”是一个涉及岩石和雨水的化学过程,是从大气中移除碳的关键方式。树木和植物的根部通过分解岩石以及使淡水和空气接触岩石促进了这一过程。

米尔斯说,一旦森林死亡,“将改变这一碳循环”,他指的是碳在地球大气层、土地、海洋和生物之间移动的过程。

未参与该研究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古生物学教授迈克尔·本顿说,该研究证明“森林的缺失确实会影响氧-碳循环,抑制碳埋藏过程,导致高浓度二氧化碳长期滞留在大气中”。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