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网cnfossil.com)据重庆日报:11月1日,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在北京公布。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交的“一块鱼化石带‘活’一个村——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河坝村创建国家地质文化村减贫案例”(下称:河坝村案例)入选。
据了解,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际减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共同组织评定,全球共有105项案例获此荣誉。
河坝村的鱼化石从哪来,又是怎样带活一个村的?近日,记者采访了案例实施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
河坝村位于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区域内
河坝村位于秀山县涌洞镇,是我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村子被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曾经,村民人均年产值不足1.2万元。
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市商务委帮扶集团的支持和指导下,2021年起,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扎根河坝村,先后派驻2任驻村第一书记,投入450万元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河坝村鱼化石构成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这也是全球迄今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特异埋藏生物化石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驻河坝村第一书记吕晓磊介绍,志留纪距今约4.4亿年至4.1亿年。2020年7月,该院鱼化石研究团队在秀山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河坝村就是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鱼化石的主要产地。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发现的古鱼化石,不仅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且保存十分完整精美。其中包含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完整的有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为“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2022年,基于对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研究,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中国志留纪早期最古老完整有颌脊椎动物》,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在有颌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志留纪早期最古老完整有颌脊椎动物》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建设地质文化村,发展特色经济和产业
如何才能让村里的日子红火起来?研究人员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库”!
怎么发挥“宝库”的价值?集思广益之后,基于酉阳扎营村叠石花谷地质文化村的设计和建设经验,大家都认为,申报和建设地质文化村是个好路子。
据了解,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浙江省白雁坑村地质文化村,就是依托“华东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浙江)”项目建立的。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2021年起,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开始着手推动河坝村建设地质文化村。2022年,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协助秀山县,将河坝村申报为全国地质文化村。2023年11月,河坝村获得了全国地质文化村授牌。
河坝村获评地质文化村。
自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以“自然科学+科普研学”为主线,积极打造“地质+”乡村经济新业态,促进地质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助力河坝村鱼化石成为一张地理“名片”。
鱼化石IP、贡米……“地质+”盘活产业
立足于鱼化石研究,至今,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在河坝村建立了重庆首个古生物野外工作站、重庆首个国家自然资源科学基地(研发类)、重庆首个重大地质事件资源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继续挖掘地质科学成果。
同时,该院还用古鱼化石作为原型,打造了“奇迹秀山鱼”等8个科普IP形象,研发了秀山鱼化石文具、用品等15款科普文创产品。
研究人员积极推广河坝村的鱼化石IP文创产品和贡米等农产品。
此外,该院还在河坝村开展了涌洞矿泉水资源调查、土壤地球化学与优质农业调查,启动了创客中心建设项目、贡米基地产业发展项目等。
研究人员在河坝村进行土壤调查。
通过土壤调查,研究人员欣喜地发现,河坝村的贡米土壤是富硒土,贡米则富含硒和锶,有益于骨骼发育和心血管健康。
借助系列帮扶措施,河坝村知名度大幅度提升,贡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由原来的年产不足2万斤到目前年产14万斤。贡米售价也节节攀升,由原来每斤2-3元上涨到现在的9.9元。
吕晓磊介绍,目前,鱼化石科普文创产品和河坝村贡米的合计销售额达120万元,形成文旅结合的良性循环,切实帮助村民减贫增收。下一步,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地质文化村和院士工作站的优势,与秀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推动科普研学工作,持续提高村民收入。
(本文图片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