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水流域旧石器晚期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道水是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重要一级支流,干流发源于慈利县,流经石门、临澧、澧县,在澧南注入澧水,全长102公里。道水流域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区,区域内地貌类型多样,为古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2011年4~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道水流域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发掘。调查显示道水流域旧石器晚期遗存有以下特点:道水流域旧石器晚期遗址分布十分密集且有一定的规律。遗址均位于山前的岗地或丘陵顶部红土堆积中,大部分背靠高山,面临水系。说明古人类对生存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水源、食物以及安全性是古人类的重要考虑;遗址分布具有成群的现象。从出土石器的组合及数量初步看,可能呈现出中心营地和其他行为活动地点的一种模式。从石制品观察,大致以临澧县城为界,道水上、中游地区的旧石器晚期文化与道水下游地区的旧石器晚期文化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面貌特征。

在调查的基础上,在道水下游和上、中游各选取了一处濒临破坏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道水下游的澧县乌鸦山遗址揭示出晚更新世时期一处颇为壮观的地层剖面,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标本,为丰富“乌鸦山文化”的考古学内涵提供了证据。道水中游的条头岗遗址揭示出了一处石器制造场,其中发现的类似石叶的石器制作技术具有较大的独特性,在湖南属首次发现,在中国南方也缺乏可比较的遗存,表明该遗址似已初步具有打制石叶的能力。它代表了道水中上游地区一种与“乌鸦山文化”差异较大的石器工业传统,可称之为“条头岗文化”。

乌鸦山遗址和条头岗遗址在时代上均大致位于晚更新世晚期,这一时期是研究现代人起源和扩散的重要时期。以这两处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晚期文化各自有其分布区域和一批具有相同技术因素和石器组合的遗址,对于完善湖南旧石器晚期文化序列,了解旧石器晚期石器工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讨旧石器晚期古人类的交流、生活方式和聚落模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