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旧石器

旧石器,是最早人类起源的证据之一,它在200多万年以前就应运而生,是那个遥远的时代的“见证者”,是连接现代社会与古老洪荒时代的纽带,是远古历史的“讲述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工具,其材料有塑料、铁、铜、木头、玻璃等等。但是,在遥远的洪荒时代,远古人类生活在河边、丛林和山洞中,他们能够利用的材料非常有限。山中的岩石、河里的卵石、周围的树木、猎获动物的骨骼等等都成为他们使用的对象。远古人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将这些大自然的“赠品”加工成工具。但由于树木难以保存,骨制工具又不易确认,因此,旧石器就成了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

之所以称为“旧”石器,是与“新”石器相对而言的。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石器又可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大约出现在距今约1万年,其制作规整、精细,代表较为发达的生产力,因而称为新石器。而打制石器持续了大约从距今约250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的漫长阶段,其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粗糙,因而称为旧石器。正是因为最早的人类制造和使用了旧石器,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

大自然中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够用来制作石器,古人类经常选择硬度适中、质地均匀、具有一定脆性的岩石或者矿物来制作工具。常见的有燧石、石英岩等。有时也会使用黑耀岩、玛瑙、水晶等质地较好的原料。如果原料缺乏,人类也不可避免地使用节理发育的脉石英、石英砂岩等质地较差的原料。我们熟知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常用的原料就是脉石英。

一般而言,河滩上捡到的河卵石、山间开采的岩石是不能直接当作工具来使用的,因为它们没有锋利的刃口和锐利的尖部,无法直接满足日常活动的需求。远古人类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才能使用。加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等。其中最早采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即是锤击法。用一只手握紧长扁的石头、鹿角或者骨头等锤击工具,找准合适的角度向另一只手中握着的卵石用力击打,卵石就会沿着打击的方向破裂。破裂下来的片状物即为“石片”,剩下的块状物为“石核”。如果剥离下来的石片刃缘足够锋利,就可以直接使用。但石片的边缘往往太薄,极易在使用过程中被破坏。所以,经常需要对石片的边缘或者刃部进行“加工”。加工而成的石制品称为“工具”。

旧石器时代历经200多万年,石器制作技术并没有停留在上面提到的简单地打制模式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叶和细石叶技术的产生代表了旧石器技术发展的顶峰。这类技术的结果是产生两侧边缘平行的石制品,产生更多的刃缘,实现人类对原料最有效的利用,这是人类为了适应狩猎采集社会而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技术。同时,这个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方法“压剥法”,即用很小的木棒或者骨棒压制器物的边缘,可以制作出精致而规整的器物,并拥有极为锋利的边缘。

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当中,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工具,如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石球等。刮削器是最常见的一类工具,一般体积较小,具有1—2个修理过的刃缘,有的甚至更多。根据需要,刃缘的角度有所变化。刃缘较小,即比较薄锐的刮削器,可以用来切割肉类。而另一类角度较钝的刮削器可能是用来刮肉皮上的脂肪。尖状器,顾名思义,即是具有尖部的石器,体积有大有小。较大的一类可能用来挖掘,较小的一类经常用来钻孔。砍砸器一般体积都比较大,用来敲砸骨头、砍伐树木等。石球是一类加工成球状的工具,据研究可用做狩猎时投击远处动物的飞石索。

但是,以上一些工具的功能仅仅是根据形态进行的推测。事实上,有些命名为刮削器的石制品可能根本就没有用过,相反,一件普通的石片却很有可能直接用来切割。为了弄清楚石器的真正功能,考古学家们采用显微镜来观察工具边缘在使用时产生的微小变化,如崩疤、擦痕、磨损、磨圆等,根据这些元素组合特点,来推测石制品的功能。近年来,人们也尝试提取石器上残留的物质,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上述物理变化综合推测工具的实际用途。这种方法统称为“微痕分析法”。

当然,考古工作者不仅关注石制品的功能、生产石制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从旧石器当中研究人类的行为,推测人类的认知能力,从而探求远古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远古人类进行不同活动,会留下不同类型的石制品组合。考古工作者通过科学的田野发掘,详细记录出土石制品所在的位置,经过地层学和类型学分析,判断我们所发现的遗址究竟是临时营地、石器制造场所、还是居住区域,这就是对遗址功能的研究。通过一定区域内不同遗址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这些遗址是同一人群活动的场所,还是不同人群的活动场所,这些不同场所之间的关系如何,从而推测当时人群内个体之间的关系、人群之间的关系,最终上升到对社会组织、经济形态等宏观方面的解释。

因而,旧石器与其他的文物一样,能够带领我们走入神奇的考古王国。不仅如此,它有着其他文物所不能代替的古老性,它可以引领我们走进人类的蒙昧时代,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进程。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