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野外钻取岩芯,探寻“古地球”的故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野外钻取岩芯,探寻“古地球”的故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野外钻取岩芯,探寻“古地球”的故事

(化石网)据新华日报:10月1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双河苗族彝族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助理研究员栾晓聪守在钻井旁,全神贯注记录钻取岩芯全过程。

此前,在云南地表,南古所的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了适合研究的古老岩石,但风吹日晒下,地表岩石的元素含量受到了影响。根据最新研究需求,团队确定昭通市地表下的底层岩石连续性较好,适合作多学科的分析测试,最终选择9月中旬到双河苗族彝族乡钻取岩芯。

由于当地一连好几天下大雨,原定的野外科研计划不得不推迟。雨过天晴后,井架开始搭建,9月29日,栾晓聪带领团队共5人抵达双河苗族彝族乡。该钻井项目由南古所詹仁斌研究员进行总体设计,栾晓聪担任钻井现场负责人。团队将把握钻取过程中的地质内容,保证岩芯按顺序归位,以便后期开展针对岩芯的微体古生物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如果工程十分顺利,最快也要20天左右才能完成,但这应该是小概率情况。”栾晓聪说。钻取岩芯要先将套管钻进完整的岩层,然后用绳索吊上来,再将岩芯从套管中取出来清洗,整个过程中岩芯的上下位置不能出现误差,否则岩芯就失去了科研价值。因此,科研人员必须要24小时轮班值守在井场旁,监督岩芯钻取过程不出差错并随时记录。

然而,总有些意外情况无法避免——在钻取岩芯的过程中,钻头有可能掉下去,地下还可能有溶洞、渗水层等,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要立即停止打钻,灌水泥把周围封住。一次补漏就有可能耽搁几天时间,如果遇到第二个、第三个渗水层,仍然要重复同样的操作。

“保守估计,我们要在云南至少待上一个月。”栾晓聪笑着说,大家基本上是没有节假日概念的。野外工作最紧缺的是人手,往往节假日的时候大家才同时有空。此次钻取的岩芯来自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我们将对岩芯进行古环境和古生物的分析测试,加深人们对远古时期重大生物事件环境背景的认识,并为现在人类与地球如何和谐共存提供借鉴。”栾晓聪说。

科研工作日复一日难免枯燥,但栾晓聪认为,野外工作有独特魅力,在采样勘探的同时能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并真切感知地质历史跨越的宏大时间尺度,个人心胸也随之开阔。出发前,栾晓聪特别定制了一条“科技强国”横幅。在到达钻探现场时,他和同事们站在碎石堆上,一道拉起横幅,为祖国母亲祝福。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球 古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