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师氏盘足龙,距今约1.25亿年。发现于山东蒙阴县,是中国命名的第一种蜥脚类恐龙。它体长约有11米,肩部高度2.5米,体重约为3吨。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棘鼻青岛龙,距今约7500万年。体长约6.7米,高约4.5米,头骨上有骨棒状棘突,一般两足行走。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巨型诸城暴龙,距今约7500万年。巨型诸城暴龙的化石包括了上下颌骨、牙齿、脊椎骨等部位。据化石推测体长约11米,高约4米、重约6吨,是白垩纪晚期诸城地区的顶级掠食者,也是目前已知的亚洲最大的肉食性恐龙。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意外诸城角龙,距今约7500万年。它体长约4米,没有角龙科一般具备的尖角和颈盾,是中国发现的第一种纤角龙科恐龙。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多棘沱江龙,距今约1.5亿年。一种大型剑龙,头骨较小,前肢较短,尾部有两对用来防御和反击的尾刺,背部高耸的剑板可能用于调节体温。多棘沱江龙是剑龙类中剑板数目最多的。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邓氏萨斯特鱼龙,距今约2.28亿年。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巨型山东龙,距今约7500万年,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鸭嘴龙类恐龙,体长14米,高8米,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以植物为食,头部平坦。其头骨前部和下颌向前延伸形成扁阔的嘴,酷似鸭嘴。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诸城中国角龙,距今约7500万年,是亚洲地区首次发现的进步的角龙类恐龙,它拥有坚硬的颈盾与鼻角,四足行走。体长约6米,高2米,重2吨,头骨长度超过180厘米、宽度至少有105厘米。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网:以山东白垩纪恐龙为主角的展览,是山东博物馆2022年度开年力作,也是精心酝酿十余载全新打造的原创自然精品展。开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受到好评。
山东是中国最早进行恐龙科学发掘与研究的地区,从20世纪初开始,一大批杰出的地质和古生物学家代代相承,投身于山东恐龙的发掘与研究,推动了中国恐龙研究事业的发展。山东白垩纪地层中保存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丰富,属种多样。白垩纪的山东,是恐龙生活的乐园,恐龙家族中各个类群的成员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活,堪称恐龙帝国中“迷失的白垩纪世界”。其中有中国最早命名的蜥脚类恐龙——师氏盘足龙;早白垩世的标准化石——鹦鹉嘴龙;体型最大的鸭嘴龙类——巨型山东龙和有着“新中国第一龙”美誉的棘鼻青岛龙等。
《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依托山东地区恐龙化石资源,借助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运用裸眼3D、VR、科学绘画、实景小模型等多重手段,再现形态各异的恐龙及其生境,解读它们的身体结构、习性、演化等,拼缀出白垩纪山东恐龙的生命图景。巨型裸眼3D大屏+8K视频,极致的视听体验让观众置身于白垩纪的山东,与恐龙同行。在互动区,VR体验区的零距离氛围中,观众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触摸远古,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