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陈爱林倾力守护“化石宝库”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陈爱林倾力守护“化石宝库”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陈爱林倾力守护“化石宝库”

(化石网报道)据人民日报:2020年8月,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截至今年2月,该馆吸引游客60万余人次。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受人关注,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陈爱林深感欣慰。

1995年,从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毕业的陈爱林来到当时的澄江县(现为澄江市)工作,从此和澄江化石结下不解之缘。20多年来,他参与澄江化石的修复和保护,默默守护着这片“化石宝库”。

参与研究“昆明鱼”化石,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提供例证

“昆明鱼”化石上世纪末在澄江化石地被发现,陈爱林认为这是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昆明鱼生活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它的发现把人类所知的脊椎动物的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

昆明鱼、奇虾、抚仙湖虫……陈爱林对澄江的“宝贝”如数家珍。自1984年7月澄江动物化石群被发现以来,这里已发掘出20个门类、280余种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80%属于新种。

陈爱林介绍,研究发现,澄江化石地精确记录了寒武纪早期生命大爆发的史实,是寒武纪早期生命大爆发最好的例证。同时,澄江化石具有显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展示了完整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了解寒武纪早期生物群落结构的最好窗口。

对开采的化石进行修复,让化石得到有效保护

2012年7月,在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结果公布那一刻,作为申遗代表团成员之一的陈爱林,思绪飘回和澄江化石初次相遇的时候。

1995年,陈爱林来到澄江工作。在文化馆一个角落,陈爱林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古化石:12个绿色的展柜、40余件化石标本……陈爱林发现,展品的标签有不少年代和名称的错误。由于展柜没有灯光,化石看上去黑乎乎一片。

听同事介绍了情况,陈爱林才知道,原来,当时澄江既缺少从事古化石研究和保护的专业人才,也缺少资金支持。他写信给大学同学,请他们帮助复印有关论文;利用周末和假日,步行到离县城8公里外的帽天山采集化石;修复化石、写论文……就这样,积少成多,为日后澄江化石地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打下了一定基础。

1997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澄江召开保护澄江动物化石群现场会,建立了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委员会。陈爱林进入管委会工作。2001年3月,澄江化石地的核心区域——帽天山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倡导帽天山生态保护,参与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

自澄江化石被发现起,化石遗迹保护和磷矿开发的矛盾就一直存在。陈爱林一直呼吁在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暂停磷矿开发、加强澄江化石地的保护。

为了保护澄江化石地,当地政府果断关停帽天山周边14个磷矿采集点,同步推进生态修复、土地退耕、环境整治等工作。与此同时,陈爱林也在思考如何让澄江化石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2003年,陈爱林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将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如此,既能改善化石保护现状,也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在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他负责宣传、解释澄江化石地的价值与保护状况,推动申遗工作取得成功。

2015年10月,陈爱林调到玉溪师范学院工作。他创立了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还和同事开设了4门与澄江化石地有关的通识课,深受同学欢迎。

“化石还原地球的过往,是生命的记录者,保护化石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课上不仅学到了化石的知识,也被那些为化石保护奉献青春的古生物专家所感动”……陈爱林的书柜里放着厚厚几摞信纸,里面是选修澄江化石地课程的同学们的结课报告。陈爱林说,感到劳累时,他会把这些报告翻出来看一看,便觉得心中又充满了力量。

《人民日报》(2021年06月09日14版 原标题:“化石宝库” 倾力守护(自然之子))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陈爱林 古生物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