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的“攻城略地”繁盛生长可能是触发晚古生代冰期的直接原因

晚泥盆世-早石炭亚纪种子植物属级多样性和分布范围变化

晚泥盆世-早石炭亚纪种子植物属级多样性和分布范围变化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日报(记者 张宣):近日,《科技周刊》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青年科学家陈波等人与英、德、美等国同行合作,对石炭纪杜内期这一关键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其与种子植物的演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当时种子植物的“攻城略地”繁盛生长,可能是触发晚古生代冰期直接原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地学知名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

晚古生代大冰期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成冰事件,是地球气候环境演化历史上的关键转折期。全球气候急剧变冷并伴随显著的碳循环波动,是晚古生代全球气候由“温室”到“冰室”转换的冰期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一直以来,维管植物特别是种子植物的登陆和大规模繁盛被认为是触发全球变冷和晚古生代冰期成冰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长期缺乏证据揭示它们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

陈波告诉记者,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华南和越南等地5条早石炭亚纪剖面开展详细的碳、锶、氧同位素分析,并研究了当时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变化,发现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在杜内期中期开始下降,并伴随着碳酸盐碳同位素值和牙形刺氧同位素值的增加。这三个同位素体系的耦合变化正对应于种子植物早期演化阶段中最重要的一次辐射事件。此次事件中,种子植物以多样性的快速增加和分布范围的显著扩张为特征。

“种子植物大规模地占领全新的‘疆土’,使得岩石风化增加,陆地上的磷等营养物质大规模输入到海洋中,从而促进全球海洋生产力的提升和有机碳埋藏量的增加,这些也同时大量地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导致气候变冷。”陈波表示,如今使用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将远古埋藏的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中去,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兴起及其在塑造全球气候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冰期 古生代 种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