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女儿:纪念郝诒纯先生诞辰100周年

大地的女儿:纪念郝诒纯先生诞辰100周年

大地的女儿:纪念郝诒纯先生诞辰100周年

大地的女儿:纪念郝诒纯先生诞辰100周年

大地的女儿:纪念郝诒纯先生诞辰100周年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郝诒纯先生,于2001年6月13日仙逝。“先生”,不只是对男士的一种称呼,也是对大学者的尊称。随着一位位先生的离世,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正渐渐成为了我们回头缅怀的历史。时光带走了生命,却带不走先生之风,郝诒纯先生用她的才华与德行惊艳着并教导着世人。在此缅怀,先生诞辰百年。

1920年9月1日,郝诒纯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老同盟会员的家庭,从5岁起,郝诒纯就经常看见父亲为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家里召开秘密会议,母亲在门口望风放哨。家庭中长期的耳濡目染,在少年时期的郝诒纯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火种。16岁那年,她被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担起了一个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责任。

先生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上初中,成绩优秀,其间受地理老师——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王钧衡先生的影响,开始热爱地质学,并热爱了一辈子,比爱自己的丈夫、子女还要久。因为她的老师说过,中国的落后是因为工业不发达,而要发展工业首先就要有足够的矿产。先生曾说,脚下的土地多么美好,我们的国家有着天赐的宝贝,而她,会把它们找出来。

1938年,先生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先学历史,后改学地质学。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时光对先生来说意义非凡,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冯友兰先生在昆中北院讲《生活的意义》。意义的第一个意义不是目的。有人以为生活的意义是指生活的目的。如果凡事都有一个目的,本身只是手段的话,那么世界上的事都成了手段。我们应该说:有些事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哪些事呢?凡是自然的事,如猪生草长,都是无目的的;人为的事如吃药才是手段。所以如果以为意义就是目的的话,生活是没有什么目的的。意义的第二个意义是了解:了解愈多,意义愈大。如一只狗听演讲,一点也不了解,所以也就毫无意义;一个无知的人听演讲比狗了解多一点,意义也就大一点;一个大学生听演讲了解得更多,意义也就更大了。认准了方向,就要坚定的走下去!

大学毕业后,先生在云南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同时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兼课。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地学系研究生。1946至1952年间,她执教鞭于云南大学、北京大学的课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她能听到大地深沉缓慢的呼吸,能探到大地沉稳有力的脉搏,她能透过一块石头,看到千万年前的沧海桑田,也能看到,脚下地底深处的油田宝藏。

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她调到北京地质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讲授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微体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态学等课程,后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先生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与杨遵仪、陈国达两教授合编了我国第一本高等学校《古生物学》教材。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先生与杨遵仪教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学专业,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微体古生物学》讲义,并亲自讲授该课。她引进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及工作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从生产需要出发,系统介绍了微体古生物学的许多门类,通过讲课及办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微体古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人员,使微体古生物学在我国形成了系统的独立学科。与此同时,她注意引用新技术,开展微体古生物的古海洋学及海洋地质学意义的研究,于1987年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微体古生物科研和教学,完成了几个门类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自动化鉴定软件,已被中国部分国内石油生产单位采用,创造了经济效益,于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于地质学家来说人生百年或许真的如白驹过隙,大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始,距今2亿年是属于爬行动物的侏罗纪,中生代的白垩纪也距今6500万年了,而就在短短的一生中,先生走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见证了物种的兴衰,或许也曾感慨过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在这一轮回之中,不变的是先生的初心,先生有许多身份,但我们都更愿意称她为——大地的女儿。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学家 郝诒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