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恐龙之乡”——云南绿丰

离高原春城昆明100余公里,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云南省禄丰县。这里出土过100余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出土了距今800余万年的世界上第一具最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还发现了处于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中间型”的“卞氏兽”和众多原始动物化石。因此,素有“恐龙之乡”、“人类摇篮”、“化石之仓”的美称。

神奇的“恐龙之乡”

禄丰是昆明以西100余公里一个不大的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清莹的东河、西河、南河蜿蜒穿过盆地。东河岸边,起伏的赭红色岗峦植被稀疏,显得有些凄凉,但从远处望去,却象条条游龙,与远处墨绿山岭遥相辉映,显得十分壮观。在不厚的赭红色土层下,埋藏着众多的动物化石。日久天长,雨水冲刷,有些化石竟然裸露于地面,只要稍加留意便可拣到。过去,老百姓把这类古老的化石叫做“龙骨”,认为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崇拜的“龙”的骨头。1938年,中国地质学家卞美年和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对这些化石作了初步整理和研究,认定这些化石大部分是恐龙化石。第二年,他们又到禄丰作系统的发掘,竟发现了80多具恐龙化石。经过近60年的发掘,如今,在禄丰已经出土100多具距今1.8亿年前的恐龙骨骼化石。

禄丰恐龙属原蜥脚类恐龙,生活在距今18亿年至25亿年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出土的恐龙化石有24属33种。有发现于1938年,为了纪念从芦沟桥事件开始的伟大抗日战争而取名的小巧的“芦沟龙”。有因其出现的地层年代属于中生代三迭纪而得名的凶猛食肉的“三迭龙”。而数量最多,最著名的还是食素的“禄丰龙”。

禄丰恐龙化石主要出土在相对高度不过200米、长不过2公里、面积不过4.8平方公里的恐 龙山。目前,尚有两具发掘出的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原封不动地保留在恐龙山供游人参观。它们形态各异,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远古自然生物景观。当记者来到距县城5公里的恐龙山,站在一具匍匐在赭红色土地上的恐龙化石旁时,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这庞然大物的存在,令人思绪纷飞,遐想万千。县里随行的干部告诉记者,这具恐龙化石是县里机关干部在种树时挖出来的,随后,就在原地建起了自然博物馆,对恐龙化石予以保护,并供人们参观。

1939年,卞美年和杨钟健在恐龙山发现的84具恐龙化石,除完整的“禄丰龙”外,还有较完整的个体20多具。这比当时国内各地发现的恐龙化石的总和还多。新中国成立后,在恐龙山上又发现了10多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最近几年,完整的恐龙化石又在恐龙山上不断发现。禄丰县正在筹划建设“恐龙公园”,恢复恐龙生存时代的原始生态环境,供游人参观,让人们一睹条条恐龙在“恐龙墓地”的原始状况。

一座小小的恐龙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恐龙化石?是亿万年前恐龙曾群居这里?是恐龙将要死亡时都到这里来,把这里当作墓场?还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巨大灾难降临时,恐龙山一带成为恐龙最后齐聚的避难地,进而成为它们的大墓穴?这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在禄丰恐龙山出土的恐龙化石,头都是朝着东方,这又形成一个千古之谜。是由于导致恐龙灭绝的巨大灾难从东方降临,恐龙正在惊恐地观望之际而遭灭顶之灾,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使它们这么一致地面朝东方?

禄丰县城建有恐龙博物馆。记者走进博物馆,只见恐龙的生态复原模型昂首挺立,还通过拟音器不时发出声声嘶鸣。化石展厅里,四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展现在眼前。一具1984年发现的名为巨型禄丰龙的化石标本,身长达8米。一具1988年发现的名为新洼金山龙的化石标本,身长达86米,经研究确定是一种杂食性恐龙,因其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而定为一种新的属种。另一具许氏禄丰龙标本身长仅6.9米,但十分完整,年代也比较久远对探讨恐龙早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更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具小恐龙标本,显得格外小巧玲珑。这小恐龙是天生如此小,还是中途夭折?倘若中途夭折又是何原因?疾病?巨大的灭顶之灾?还是我们当代人无法认知无法理解的其它原因?

展厅人行通道旁的展台上摆着几块恐龙化石,记者贴近化石,认真地看了看,好奇地搬了搬,觉得它们特别重,和一般的石头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形状极象巨大动物的骨头。

神秘的“人类摇篮”

科学家们认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然而,哪种古猿才是进化成人类的祖先?人最早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这一直是个千古难解的谜。

头骨化石是研究上的最重要的依据。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们盼望着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出土。

1980年4月9日,在禄丰石灰坝村边褐煤层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具最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禄丰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国内外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们纷至沓来。

禄丰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的发现,被科学家们誉为堪与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相媲美的重大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科学家们认为,大约七千万年前,禄丰从恐龙世界进入了新生哺乳类动物王国。到了大约一千万年前,古猿又逐渐兴盛了起来。

禄丰腊玛古猿被科学家认为是从猿到人的中间代表,是人类的猿型祖先。它的发现填补了距今1500万年的开远腊玛古猿与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缺环,对研究人类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禄丰石灰坝在县城以北九公里的庙山坡,因附近烧石灰,又叫石灰坝。庙山坡煤窑很小,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1975年5月,当地挖煤的群众发现了一些动物牙齿化石,随后县文化馆派人前往现场调查,从中找到了一枚古猿牙齿化石。这一发现立刻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多次派人发掘,发现了许多古猿牙齿和比较完整的古猿颚骨化石。特别是在1980年发现的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乃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距今大约1300万年到700万年)各类古猿的第一个头骨化石。

800万年前的禄丰石灰坝山势平缓,气候温暖,河湖密布,植物茂盛。体态轻盈的长臂猿、猕猴在树上欢跳。树下栖居着粗壮的“西瓦古猿”。它们很可能是现代猩猩的祖先。个子不高的腊玛古猿也栖息在树下,有时也爬到树上,因为能避免很多食肉类野兽的攻击。从复原的雕塑看,腊玛古猿已经直立行走。它们比较灵巧,智力比其它动物略高一筹,很可能已经学会了用树棍和石头与食肉类的野兽搏斗。搏斗往往是残酷的,但胜利总是多于失败,不然,就不会繁衍、发展、进化和壮大。

禄丰陆续共发现了三个腊玛古猿头骨化石。禄丰石灰坝古猿化石数量之多,标本之完整程度,都是世界上罕见的。1988年,中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妥善进行保护,禄丰县建立了“禄丰古猿化石产地”的标塔。

禄丰腊玛古猿在形态上和印度腊玛古猿相似,因此定名为腊玛古猿。但禄丰腊玛古猿在形态上比同属其他种更接近早期的人类,因此,很可能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是从猿到人的一个过渡类型,是“正在形成中的人”。云南在1956年发现过大约生活在14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1965年又发现了生活在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在距元谋仅百余公里的禄丰发现的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正好填补了这中间的空白。这证明了禄丰古猿是人类进化中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环节,禄丰是“人类的摇篮”。

奇妙的“化石之仓”

在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中生代时期,有一些进步的爬行动物,似乎可以列入哺乳动物,但它们的化石材料非常稀罕,仅见的都是一些残破的牙床。1938年,中国地质学家卞美年在禄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小头骨化石,杨钟健教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就是“卞氏兽”。

所谓“卞氏兽”是一种独特的动物。从化石来看,它的头骨和牙齿很接近哺乳动物,但下颚还是爬行动物式的,与哺乳动物的下颚显著不同。因此,它还是爬行动物,是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的“中间型”。“卞氏兽”就是为纪念地质学家卞美年这一发现而命名的。

“卞氏兽”的发现和研究成果,震动了世界科学界。它解决了动物学家们对进步爬行动物的分类这一难题。现在,几乎全世界的动物学家都认为,“卞氏兽”是尚未跨进哺乳动物门槛的进步的爬行动物。以“卞氏兽”为依据,一些过去定为哺乳动物的,现在又重新回到爬行动物中来。于是哺乳动物在地球上的出现便从二迭纪(开始于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于二亿三千万年前)退到了侏罗纪(开始于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于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这样,哺乳动物的进化历史就缩短了五千余万年。“卞氏兽”化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珍贵的化石之一,它的头骨下颚图象被广泛地用于各国地质和古生物学教科书。

这里除发现了处于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中间型”的“卞氏兽”以外,还发现了原始长臂猿、猕猴、豪鼠、灵猫、剑齿虎、三趾马、无角犀、巨爪兽、河猪、原始鹿、转角羊等34种哺乳动物化石,因此禄丰又有“化石之仓”的美称。科学家们再现了一幅1.8亿年前的图景。那时,气候温热,丛林茂密,蕨类植物尤为昌盛,弓鲛鱼在水里穿梭而游,甲板小鳄在沙滩上懒洋洋地晒太阳,躲在四周石缝里的卞氏兽警惕地注视着高大的禄丰龙穿过丛林到河边去觅食。禄丰龙时常收起短小的前肢,只用粗壮发达的两后足漫步湖岸泽边,扫食树上的嫩叶嫩枝。小巧的芦沟龙正在轻轻地走向一棵蕨类植物旁,准备捕捉落在上面的一只昆虫。在高处,一只贪婪的三迭龙却虎视眈眈地盯着芦沟龙,正想把它当作美餐……

令人神往的地方

地处云南省中部海拔1300至2600米的禄丰县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居住在禄丰的汉、彝、苗、傈僳等多个民族的风情各异,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禄丰除了以出土众多的恐龙和腊玛古猿化石而闻名于世,并建有“禄丰恐龙博物馆”、“恐龙山自然博物馆”、“腊玛古猿发掘地”等景观外,还有很多风光旖旎的自然风景区,位于禄丰中部的五台山自然风景区就是其中之一。它毫无人工雕饰,集山、水、林、石、奇花异草于一体,展现了大自然的迷人景色,令游人赞叹不已。

当人们在禄丰漫游完古生物世界之后,来到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五台山,可以看到山茶花、杜鹃花、马缨花等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潺潺溪流在绿树丛中蜿蜒流淌,人们透过清澈的溪水看得到水底石板千姿百态。这里有很多瀑布,有的象珍珠银帘,有的似银河跌落。山间被称作魔岩的悬崖峭壁宛如刀削斧劈高耸入云。隐蔽在松涛中的巨石,有的形似刚出土的蘑茹,有的象长啸的猛虎。林间宽广翠绿的草坪依山傍水,令人心旷神怡。溶洞、石牛、石鼓、“仙人脚印”和它们神奇的传说令人难以忘怀。荡漾在大水库的碧波之中,远山近黛,湖光山色,使人们完全陶醉于大自然之中,让人留连忘返。

更让人称奇的是五台山自然风景区中的石臼河奇观。由于大自然鬼斧神功,竟在平展的石板上造化出一个连一个如臼一样的石窝。还有那石臼河瀑布,虽然规模不大,但景观却相当奇特,竟有天生的拱形石桥连接瀑布。

该县于1991年举办了首届恐龙文化节,今年又第二次举办了恐龙文化节。

今日恐龙之乡,已张开双臂欢迎海内外宾客。


中国网 原兴伟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