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的中国“仰韶故事”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的中国“仰韶故事”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的中国“仰韶故事”

(化石网报道)据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亚林 张超飞/文 张欢欢/图):在三门峡这座城市,说起大遗址,最先想到的就是仰韶村遗址和庙底沟遗址,因为它们构筑起了“早期中国”的文明长廊。尤其是仰韶村遗址,不仅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第一页,填补了中国史前文明的空白,也宣告了“中国文化西来说”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

作为黄河文化的主根脉和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仰韶文化也是如今三门峡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但你知道仰韶文化最初是怎么被发掘的,又是如何命名的吗?它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有关仰韶文化的那些事。

一个国外地质学家的仰韶故事

如今,步入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着的四尊铜像。

走近看,每尊铜像下面都镶有一块刻着人物简介的铜牌,为首的是一个叫安特生的瑞典地质学家。而且在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厅里,还专题介绍了安特生在仰韶村的考古活动。

不少人可能会疑惑,安特生是何许人也?他的铜像为什么会矗立在这里?他与仰韶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这一切还要从90多年前的一天讲起。1921年年初的一天,地处偏远的豫西小山村仰韶村,来了一位陌生的高个子洋人,整天什么事也不干,却围着村子转个不停,还把满地都是的“破陶片”当成宝贝,这让当时村里人感到很奇怪。

这些村民万万想不到,几年后,正是这个叫安特生的洋人,让这个小山村瞬间名扬海内外。而且以仰韶村来命名的考古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会照耀整个华夏大地,乃至在整个世界考古史上都赫赫有名。

安特生出生在瑞典,是一位出色的地质学家,他喜欢地质探险活动,曾两次率队前往南极考察。1914年受聘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开始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采集。

1920年,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一起前往河南采集古脊椎动物化石。助手刘长山意外地在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一个古文化遗址,并从当地村民手中收集和购买了许多史前石器和器物及少量陶器,随后运回了北京地质调查所。

安特生根据这些器物推断,仰韶村可能是一处相当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1921年4月18日,在取得中国政府同意后,安特生亲自率队,在助手刘长山的带领下从北京出发,踏上了前往渑池仰韶村的路途。

一次考古发掘让小山村命运为之改变

到达仰韶村的第二天,安特生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行人来到村外,开始搜寻那些在当地人眼中再平常不过的陶片。他们采集到了大量陶片、石器、骨器等遗物,4只大木箱被塞得满满当当,很快就被运往北京。

回到北京后,安特生及其助手们就开始对这些遗物进行仔细研究。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对比分析,安特生初步判定,这里极有可能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一处文化遗址,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考古发掘。

同年10月23日,安特生再次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与上次不同的是,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还安排了袁复礼等几位中国学者同行。

当年10月27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36天持续不断的工作,先后发掘了17个地点,发现墓葬10座,出土了一大批石器、陶器、骨器等珍贵遗物,尤其是绘制着精美花纹的彩陶,更被视为仰韶文化的独特标志。

陶器是文明的指数,尤其彩陶的价值更高,安特生根据首次发现这些彩陶的地名,把它们命名为了“仰韶文化”。对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樊温泉介绍,考古学有个惯例,将首次发现文化遗存的地名命名为考古学文化名称,因此这一发现便被称为仰韶文化。

1951年和1981年,仰韶村文化遗址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工作。研究结果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并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轰动。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也被作为20世纪中国考古100件大事之一,列入了河南十大考古发现。仰韶村由此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变得闻名遐迩。

作为仰韶文化最初的发现者和命名者,安特生在中国考古史上也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这也是其铜像能够矗立在仰韶文化博物馆里的原因所在。

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第一页

作为土生土长的仰韶人,王海峰一家人都住在这片遗址区上,从小听着仰韶文化的故事长大。

“当年村里群众听说考古队来发掘仰韶村遗址,很多人都主动将自己平时捡到的磨光石斧、钻有圆孔的石刀,以及五颜六色的彩陶片等文物,送给考古队做研究。”王海峰回忆说,以前村里人耕种时,经常能翻到一些碎石器、石刀等物品,不少人会捡好看的拿回去摆放起来。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陶片、碎石器,却揭开了7000年前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纱。“仰韶文化的发现,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了不起的开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

在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之前,整个几千年中国历史从未听说过“远古文化”,更不知道什么叫“考古”,一些外国专家更是认为中国无石器时代,并称中国文化是西方传过来的。

“仰韶村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等文物,首次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和史前文化。”魏兴涛说,在他看来,所有史前文化中,仰韶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田野考古学的诞生,揭开了考古学探索中国史前文化的恢弘序幕,填补了中国史前史上的一个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中国无石器时代”、“中国文化西来说”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百年来对其发掘研究工作从未中断

从1921年至今,仰韶文化已经走过了99个年头,明年将迎来其被发掘的第100个年头。在这百年岁月里,国内考古专家对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始终没有中断过。

“考古本来就是为历史服务,事实上也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研究,以及整个社会的进程,尤其是对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探源工程,起了很大作用。”樊温泉说。

2011年,在仰韶村遗址发现90周年纪念大会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严文明表示,仰韶文化的发掘揭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第一页,更是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里处于核心地位。

曾参与主持1981年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的文物专家赵会军指出,仰韶村遗址虽然经过三次发掘,解决了一些重要学术问题,但因一直缺乏系统性考古勘探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文化遗址面积发掘过小,不能全面了解文化特征,另外仰韶村遗址中晚期房基遗迹发现太少,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9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新对仰韶村文化遗址重点保护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实际勘探面积约30万平方米,经过勘探,基本确定了仰韶村遗址内分布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不同时期的聚落,未来还要再次进行科学发掘。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500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先后发掘200多处,仰韶文化不仅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文化,也成为黄河文化的主根脉和早期最重要的代表,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进程和发展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科学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安特生 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