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古生物学“豪华教学团队”上线

(化石网报道)据陕西日报(记者 张梅 通讯员 李琛):在西北大学,有一支活跃在国际古生物学界的一流科研团队。从实验室到讲台,这群优秀的科学家以培养世界一流学生为己任,着力探索“精英式古生物教育”模式。

在这个特殊的开学季,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张兴亮、张志飞、刘建妮等长江学者领衔的地质学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教研室共18位教师全员携手,以大课串讲的形式,用中英双语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全体11名硕博士生线上讲授《高级门类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原理》这门专业平台课。学生评价:“这阵容,太豪华!”

“要把这门大课上好,不仅是完成疫情期间的教学任务,还要把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古生物学的‘金课’。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专长和研究优势,让西北大学古生物学的研究生培养,真正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地质学系主任张志飞教授说。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西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依托地质学国家重点学科,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契机,该教研室率先对所属专业研究生课程进行了凝练和重组,将原有多门课程合并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平台课——《高级门类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原理》,并对教学设计和授课模式进行了深度改革。

“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课程涉及很多不同的化石门类。受教师个人研究领域的局限,独立开课则无法在所有门类的教学中做到足够深入。教研室18位教师的研究方向综合起来,与门类古生物课程的教学设置非常契合,这就为开设一门综合古生物大课提供了专业支撑。”地质学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教研室主任傅东静教授介绍。

按照新的培养方案,课程共分为18个独立的授课章节,由在古生物学教研室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的18名教师联合授课。每位教师授课4学时,讲授自身专长的研究领域,开展“特色、系统、前沿”的新研究生课程体系。

2月底,古生物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召开了线上“集体备课会”,大家以“授课内容不重复、重要研究领域不缺项”为原则,商定了各自授课主题。面对全新的课程设计,教师们十分踊跃,舒德干院士最先确定“后口动物类群+生物进化理论”的授课主题;华洪教授主动请缨承担线上教学第一讲;张兴亮教授申请8个学时被“婉拒”后,主动浓缩精华,并表示将和学生们开展课后线上讨论……就古植物学、早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教学内容薄弱的问题,教研室讨论决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以线上教学和讨论的方式予以补充。

大家的统一认识是:通过联合授课,夯实研究生的古生物学基础,提升研究生对国际前沿重要科学问题的把握,进而“打造全世界最专业、最系统、最前沿的古生物学研究生课程”。

“门类古生物学是古生物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在开展科研工作之前,必须要通过传统的门类古生物训练这一关,扎实掌握化石的观察、定种、描述、比较、讨论、系统分类和演化关系等,否则,开展后续研究都是空中楼阁,做不深也走不远。而古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生生源较广,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很难进入到高强度的前沿领域研究工作中。因此,‘集中训练营’显得十分必要。”傅东静说。

据介绍,课程设计涵盖了古生物学最重要的各个化石门类,兼顾了微观和宏观的不同研究尺度,还将结合当今国际古生物学前沿科学问题,对最新研究技术、方法作详细介绍。“每4小时一个专题,把基础概念讲透,把前沿热点引入,让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为后续研究做好充分准备,就是我们‘集中训练营’的教学目标。”张志飞说。

线上开课以来,“豪华教学团队”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学生、校友、博士后和交换生都加入线上旁听的队伍。新建的线上学习群里,讨论十分热烈。硕士一年级的林威良认为,课程很有挑战,为了让自己跟上课程,他以查阅参考文献的方式进行预习;目前在瑞典接受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梁悦、刘璠则表达了她们的激动之情:“线上教学让我们有机会聆听教研室老师们精彩的教学内容,真是幸运”;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博士后李洛阳校友选择性听取前沿领域研究专题,并参加课程讨论;校友张志亮目前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他希望能在线上和学弟学妹们交流学习,分享研究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