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物学发展不平凡历程的“见证者”

中国古生物学会复活大会(1947年,南京)

中国古生物学会复活大会(1947年,南京)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南京)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南京)

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2006年,北京)

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2006年,北京)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18年9月17日,秋高气爽,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会议室,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古生物博物馆、科普教育和化石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700余人共聚一堂,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在此隆重召开。

当以“新时代的古生物学-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系列学术交流在8个分会场同步开始举行时,当近460余篇学术论文汇集成册,现任理事长詹仁斌的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回望历史,成立于1929年的中国古生物学会,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之一。从一开始的仅10名创始成员,扩大到现在逾3000余名会员,学会几近涵盖了中国古生物学所有学科门类和工作的古生物工作者团体组织。

作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古生物学会之一的中国古生物学会,走过了89个春秋。她的每一步成长,见证了中国古生物学事业发展的平凡、曲折与兴盛、辉煌。

20世纪20年代初,原中央地质调查所聘请美国教授葛利普来华,从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并任教,以此改变我国古生物学的落后面貌。20多年后,中国研究古生物学的人才辈出,成立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呼声渐高。

1929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代古生物学家丁文江、李四光、杨钟健等10人在北平忠信堂正式召开中国古生物学创立大会。由孙云铸任会长。同年9月17日在北平兵马司地质调查所召开首次学术讨论会。学会成立后虽然开展一些活动,但因经费和人员问题,一度陷入停顿状态。

抗战胜利后,大部分古生物学家集中于南京。1947年12月25日,在南京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召开中国古生物学会复活大会,登记会员47人,到会会员23人。至此学会活动趋于正常,不仅召开理事会、举行学术报告会等,还开始加强国际交流,后因内战又再次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中国古生物学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在1949至1966年期间,召开了两届会员代表大会、十次学术年会,创立了学会刊物《古生物学报》和古生物译报,会员增至200余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国科技再次起航。中国古生物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感受到“科学的春天”。1978年4月,紧接着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中断了近12年的中国古生物学会恢复了学术交流等活动。

这之后国家进一步重视基础科学事业的投入,相继批准了“攀登项目专项”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使得中国古生物学的各项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快速发展期。一大批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中青年古生物工作者脱颖而出,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例如: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澄江生物群,以及关岭生物群、瓮安生物群、蓝田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和政动物群和南京直立人等的发现和研究,各类动植物起源演化等国际前沿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生物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金钉子”)的研究,现在11颗金钉子落户中国,位居世界“金牌榜”之首。中国古生物学者走出国门,研究地域早已扩展至全球,足迹遍布各大洲直至南北两级,而中国也成为了当代国际古生物研究的热点地区,成为世界古生物学家的“圣地”。

作为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团体组织和全国古生物学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古生物学会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国际合作、教育教学、人才举荐、科普教育、化石保护和会员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推进中国古生物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古生物学是一个“小众”学科,但在探索地球漫长演化历史、揭示生命起源奥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动国际交流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79年加入国际古生物协会(IPA),我国有多位古生物学家先后担任了国际古生物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学会荣誉理事周忠和院士曾担任上一届的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今年7月,中国古生物学家詹仁斌当选为国际古生物协会秘书长。中国古生物学界在国际古生物领域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此外,中国古生物学会在推动国际交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方面发挥了重要角色。特别是2006年承办的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来自世界各地逾800位古生物学家齐聚北京,被誉为“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自2013年开始,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德国古生物学会组织每四年一次的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现已分别在德国和中国成功举办两届,反响热烈。

古生物学优秀人才的举荐工作,也是中国古生物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包括院士、优秀人才、青年人才、青年女科学家,以及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创新团队和群体,世界女科学家等等。今年年初,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古生物学家张弥曼院士曾担任学会理事长,此次获奖也是中国古生物学会于2016年向评选委员会推荐的。

学会始终重视全民科普教育工作。近20年来,学会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有效资源,在全国建立了33个“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开始发布“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和科普十大新闻,集中反映我国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和科普教育工作。2017年10月11日,在第二届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上,学会还进行了首个“国际化石日”中国纪念活动的启动仪式,并成功组织举办了“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

目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期,中国古生物学也在国际古生物学领域发挥着从起跑到领跑的角色转换。面对未来,担任了两届学会理事长的杨群研究员表示:作为中国古生物学曲折中不断发展的“见证者”,中国古生物学会将坚持不忘初心,团结、组织全国的古生物工作者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继续注重古生物学科建设和发展,在人才举荐等方面做出新的改进,学会将设立杰出成就奖和突出贡献奖等,用以褒扬为古生物工作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物和专家;学会还将成立并依托化石保护工作委员会,全方位推动化石保护工作,发挥“智库”作用,为制定全国化石保护规划和化石产地建设等向政府部门提出咨询和建议。学会还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组织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并牵头成立区域性的国际古生物学术组织,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引领学科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学 中国古生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