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新:执着守护本溪青山绿水

李志新:执着守护本溪青山绿水

李志新:执着守护本溪青山绿水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07年10月4日,新华网报道:从距今30亿年的典型地质剖面到可乘船游览的世界最长地下暗河,从古人类遗址到亚洲最大单体铁矿,辽宁本溪以其独特的地质资源正成为越来越多科学家眼中的地质宝库。本溪地区的地质记录几乎囊括了地球的生命史,从大约30亿年前的太古代、一直到新生代的第四纪,地层出露完好,富含古生物化石,是我国最早开展地层古生物研究的地区之一。自1925年起,先后有赵亚曾、李四光、尹赞勋、卢衍豪、王钰、盛金章等多位院士和众多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

这其中,有一位现年82岁的长者,他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1960至1996年在辽宁科技学院(原本溪钢铁学院)从事地质学、矿山地质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教学改革,提出趣味性教学模式,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荣获冶金部教学改革三等奖;1990年,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旅游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科研工作;1996年,他退休了,退休后的他仍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第一线,特别是对辽宁本溪的地质博物馆和硅化木王国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叫李志新,是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分馆名誉馆长。他还被授予本溪市“科技耆英”以及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

1983年起,李志新教授便积极倡议建立本溪地质自然保护区,是本溪地质遗迹保护的倡导者和耕耘者。他不为名、不图利,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用一份执着守护了本溪绿水青山,为本溪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利用做了实事、大事。

推动建立“本溪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加快本溪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李志新教授带领课题组行程4300多公里,对本溪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质考察与研究,拍摄500余张地质照片,并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各种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和规划。为申报建立本溪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撰写“综合考察报告”,并将他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积累的第一手资料收录在报告中,为制定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报告通过了辽宁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经辽宁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批准建立“本溪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

推送建立“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

李志新教授把建设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作为他退休后的最大追求。他在本溪从事地质学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走遍了本溪的山山水水,对所到之处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逐一进行观察、描述、命名、拍照等片。他总结出本溪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具有的多样性、科学性、典型性、珍稀性和可观赏性五大特征,据此提出建立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倡议。2004年11月,本溪市开始筹备申报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成立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特聘他为科学顾问。2005年5月,他带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中心的师生们,对本溪地区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按照公园建设标准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2005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批准本溪市为“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

从2005年起,他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三大园区、30个景区和21个景点撰写地质知识简介。编制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交通旅游图以及科普导游词,参与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开发研制地质公园旅游纪念品提供构想。同时为建设本溪地质博物馆和硅化木王国提供建设方案、科技资料和多种文字及图片资料,撰写各种说明等。其中“硅化木王国”共有619棵硅化木耸立其中,更展有高达14.7米、直径1.5米,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大的硅化木。

积极参与地质科学研究和地学科普

李志新教授先后与吉林大学协作、参与并完成“本溪水洞岩溶地质测绘及研究”、“桓仁望天洞岩溶地质科学研究”、“本溪市南芬区晶花洞岩溶地质科学研究”、“本溪市牛毛岭石炭系本溪组地质科学研究”等。他还对本溪地质遗迹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撰写多篇科研论文,其中2009年他撰写了“为什么说本溪湖是世界上最小的湖”等文章,为本溪市成功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本溪湖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已在“上海吉尼斯总部”存档。

他为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在本溪录制的“地温奇异之谜”担当主讲;为天津电视台国际部录制“神奇的本溪水洞”担当主讲;为中央电视台10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录制“变温的大地”和“水洞之谜”担当主讲……

 李志新,老有所为,为地质事业而为,为青山绿水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 李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