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贵州龙共生的新铰齿鱼类——王氏富源鱼

王氏富源鱼正型标本和复原图 (徐光辉供图)

王氏富源鱼正型标本和复原图 (徐光辉供图)

王氏富源鱼另一完整标本(徐光辉供图)

王氏富源鱼另一完整标本(徐光辉供图)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日,古脊椎所徐光辉研究员及其研究生马昕莹和任艺在美国《PeerJ》杂志上发表了云南贵州三叠纪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详细描述与贵州龙共生的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并将它命名为王氏富源鱼。这是铰齿鱼类化石在我国中三叠世拉丁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早在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从云南到贵州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在兴义市顶效镇的一个叫绿荫村的小山村里发现了一种海生爬行动物化石。1958年,经古脊椎所杨钟健院士研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此后六十年来,在这一地区采集到大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同时,又发现了不少鱼类化石。除了脊椎动物之外,还有节肢动物、菊石、双壳类等无脊椎动物。科研人员将它们统称为贵州龙动物群或兴义生物群。生物地层研究确定贵州龙动物群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绝对年龄测定约为2.4亿年前。贵州龙动物群在云南和贵州交界分布较为广泛,在贵州兴义、安龙、云南富源和罗平都有发现。此次徐光辉课题组命名的铰齿鱼类主要基于22块完整的化石标本,大多发现于云南富源十八连山,因此依地名将属名定为富源鱼。种名献给王宽先生,感谢他向古脊椎所捐献了两块他个人收藏的精美鱼化石。

王氏富源鱼的发现弥补了我国中三叠世拉丁期铰齿鱼类化石记录的缺失,为研究早期铰齿鱼类的骨骼形态学和生态学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生活在中北美和古巴淡水环境的雀鳝被称为活化石,是铰齿鱼类的现生代表。铰齿鱼类作为全骨鱼类的重要一支,在三叠纪开始了快速发展,其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的罗平和盘县生物群,以格氏弓背鱼和苏氏圣乔治鱼为代表。兴义亚洲鳞齿鱼之前被归入铰齿鱼类,但依据徐光辉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它属于全骨鱼类中的另一支,近鲱形类。王氏富源鱼具有典型的铰齿鱼类特征,如眼眶前有两块眶下骨,下颌相对较短,背鳍前的背脊鳞有明显的刺突;同时,它拥有喉板骨,上颌骨短而无齿,缺少辅上颌骨和眶上骨,这些特征使其有别于其它铰齿鱼类,分支系统学研究成果显示它和格氏弓背鱼组成了姐妹群关系,共同位于铰齿鱼类的基部位置。王氏富源鱼体型较小,是最小的全骨鱼类之一。它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在华南中三叠世海洋环境中,铰齿鱼类的整体体型要小于近鲱形类这一假说。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专项和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的经费资助。

论文链接:https://peerj.com/articles/6054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贵州龙 铰齿鱼 王氏富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