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走进”百家学校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胡珉琦):中国是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大国,也是古生物研究大国。为了普及中国本土古生物化石的知识,让更多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地质古生物学方面作出的世界级贡献,同时建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中国古动物馆(以下简称古动物馆)的“古生物人才基地校”,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古脊椎所、古动物馆正式启动了“走进百家学校”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北京、新疆8所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参与了研讨。而在这些学校中,北京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十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从2012年起,古生物学就开始融入到北京十中生命教育体系的“生命课堂”学科课程和“生命脚印”实践活动中。十中副校长宋振中认为,生命教育的起点是认知生命,而古生物学讲述的就是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故事,因此,他们选择和古动物馆展开长期深度的合作。

合作的最初形式,就是依托博物馆自身的科普活动,带领学生进馆参观学习。此后,古脊椎所吴新智院士,郭建崴、蒋顺兴等科研人员纷纷走进十中,给学生们带去古生物学领域的专题讲座。

去年,选自古动物馆的8件藏品第一次在十中校园的露天操场进行展出。除了十中的师生,周边的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参与了这个特别的展览。

不仅如此,从2013年开始,利用寒暑假时间,古动物馆的研究人员带着十中的学生们去往北京郊区、湘西、云南等地为挖掘三叶虫、恐龙等远古生物化石。

“当孩子们戴上护目镜、毛线手套,手握科考锤,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强烈的激发。他们丝毫没有因为荒野工作的枯燥、艰苦退缩。”宋振中介绍,五年来,参与该活动的学生已经超过了3000人次,规模居于全国之首。

让宋振中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学生家长为了保存、展示孩子在野外挖掘的化石,特地在家中制作了一面化石背景墙。受此启发,十中在古动物馆的帮助下,在教学楼中新建了一条化石长廊,将学生挖到的化石陈列展出。未来,他们还将打造学校的小小化石博物馆。

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过去,古动物馆与学校进行的大多数科普活动主要集中在博物馆日、科技周等特定日期。除北京十中以外,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可持续的合作模式。“走进百家学校”活动正是希望形成稳固的合作机制,制定系统的科普内容,惠及更多的学校。

据王原介绍,未来古生物学在合作学校的科普活动,计划包括古生物专家大课堂入校系列讲座;与学校共同开发、讲授古生物系列科学课程,比如“从鱼到人”的演化之旅,飞上蓝天的恐龙等;利用古动物馆现有的达尔文实验站,开展动手实践课程,比如化石修复、古生物复原绘画和雕塑、3D打印复原古生物、古生物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等;还可以建设古生物微小博物馆,组织古生物知识大赛和古生物创意创作大赛;等等。

此外,古脊椎所和古动物馆会为“古生物人才基地校”开展野外古生物科学考察提供支撑;开展学校古生物课程教师培养计划;协助支持学校申请特色学校,打造一批古生物领域的基础教育示范校。

在采访中,宋振中也表示,希望“走进百家学校”活动能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的合作,从提供具有普适性的、基础科学的知识,到培养学生群体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发掘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中国古动物馆